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张杨播种三十年“向日葵”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15:53 新浪娱乐

  用了将近四年的时间,张杨完成了他的个人第四部故事长片《向日葵》。四年的时间,张杨精雕细琢出了一部时间跨越30年饱含深情的平民史诗,它既如导演所说是“献给我们的父亲”,也是在为自己这一代人的成长留下烙印。电影的内核依然跟张杨的《洗澡》《昨天》一脉相承——父子之间沟通和理解的困难、无处不在的矛盾、较劲、对抗与无处不在的爱和关怀共生的微妙状态。

  电影由一组意蕴丰富的镜头展开,从家中墙上向阳父母的合影缓缓摇下,是正在生产的向阳妈妈,1967年,张向阳诞生;周岁“抓周”,光屁股的向阳爬向父母时,抓起的是父亲的一枝画笔。随后影片截取了1976、 1987、1999这三个历史片断,向阳的成长以及他和父亲矛盾对抗的种种细节,显影一般在近30年的时光中徐徐展现。

  1976年,唐山大

地震,毛主席逝世,粉碎“四人帮”,历史的惊心动魄看不到和童年的向阳有任何关联,他和玩伴的手中是自制的弹弓,他们藏在胡同的角落大院的屋顶,以伏击为乐,却击中了离家六年从干校返回的父亲。“画画”,这是受了冲击无法握起画笔的父亲给向阳的命令,强硬而没有任何余地,向阳就在他的眼泪、委屈和怨恨中对抗着却又屈从着父亲的威严,一如我们每个人的童年。

  1987年冬,向阳开始逃课,和伙伴在什刹海兜售贺年片,他对抗的还是父母为他选择的画画那条路。恋爱、初尝禁果,和伙伴女友谋划离家出走,却在火车站被父亲生拉硬拽了回来。向阳自以为是的对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憧憬,都被父亲生硬隔断。1999年,成年的向阳有了自己的家庭,“为我们生个孩子”就是父亲的最大愿望,而向阳绝不接受自己的生活再次被父亲横加干涉。自小并不热爱画画的向阳成功的开了画展,父亲说出了“你比我有出息”后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一年后,又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

  正是因为前三部作品得到的普遍的认可,张杨继续与他的老搭档制片人罗异合作,在《向日葵》中展现了他在平民视角的立场驾驭更宏大叙事的“野心”。30年日常生活的忠实记录,尽管经历了中国社会最不可思议的巨大变化,历史的图景却被有意淡化,导演所衷情的,自始至终都是这一家人、这对父子和无数家庭无数父子间类似的生活细节;导演身前的摄影机,不动声色的默默的记录了他们脸上的泪水和欢笑,心中的疼痛和喜悦。

  拍摄影片的四年中,张杨的父亲、北影厂老导演的张华勋手书的一封长信,一直被他随身带。那封信里,父亲写的正是他和自己儿子的无法沟通的状态。拍到母亲儿子儿媳一起听父亲留下的录音带一场戏时,张杨把这封信念给了全摄制组,包括导演自己,这封手书的六页长信令现场的每个人泪流满面。没有人会怀疑这部影片自传体的性质,张杨中学时代就是在什刹海玩儿大的,高考之后也是选择了广州的中山大学,希望早些离开父亲的“监管”,对待电影的理念方面,张杨更是曾认为跟父亲无话可说……影片的首映式中,张华勋见到片中父亲的扮演者孙海英时,端起酒杯一句动情的“你演的爸爸比我强”,随即潸然泪下。

  在中国优秀的电影导演们几乎异曲同工陷入怀旧之中时,区别于《孔雀》《青红》那样非常残酷的个人和时代记忆,《向日葵》具有它与生俱来的普遍意义。童年时儿子的淘气父亲的喝止,

青春期时儿子的叛逆父亲的干涉,成年后儿子自己的生活方式父亲的不解,这一切正是大多数家庭的日常的琐碎的常态。父亲永远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儿子,儿子永远不能在心理和感情上完全认同父亲。他们是天生的对手、是难得的朋友、是一生一世血脉相连的亲人。唯独最后一点,永不改变。

  从干校回家的父亲无法执起画笔,在院子里载下一圃向日葵。20余年后,向阳抱着初生的儿子回家,发现窗台上赫然多了一株向日葵,它依旧金灿美丽无限生机,它一如父亲的爱,见证了我们每个人真实的生命和成长。杨捷/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