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曾说,武术的精神就是诚实表达自我。
本报于2005年1月5日推出的李小龙专题。
李小龙(1940-1973)演员,导演
代表作:《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
致敬辞
李小龙曾说过:“我绝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绝不会承认我是第二”。李小龙将功夫电影推向民族精神的高度,他个人在国际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彻底打垮了旧时好莱坞电影中懦弱猥琐的中国人形象,也正是李小龙的电影将中国武术乃至文化更大范围地推向世界。天妒英才,如日中天的李小龙在事业的巅峰期突然离世,留下无尽的遗憾,但时至今日,他对世界电影文化的影响依然清晰可见。
李小龙将功夫电影推向民族精神的高度,也正是李小龙的电影将中国武术乃至文化更大范围地推向世界。
李小龙原名李振藩,自幼好武,14岁拜叶问师傅门下学习咏春拳,之后又学习了跆拳道、空手道、西洋拳、泰拳等武术,并集众家之长,自创“截拳道”。
他18岁时被送往美国读书,24岁时便在全美空手道大赛中击败蝉联三届冠军的罗礼士,夺得冠军;继而应邀在加州长滩国际空手道大赛开幕式表演蒙目拦截攻击、寸劲拳等绝技,引起轰动。
在武道上,李小龙可谓一帆风顺,少年得志。但他的从影之路,却并不顺利。在30岁回香港发展之前,如果不算他作为童星客串的演出,他在好莱坞仅有《青锋侠》一部作品。
当时的美国电影界,白人至上,黄皮肤的李小龙武术再高强,演技再好,充其量也只是一位武师。事业的低谷,使他对好莱坞深深的失望,他在好莱坞的明星之梦也越来越黯淡。
但回香港后的3年之内,他不仅迅速的成为高悬港岛上空的明星,而且还红遍全世界。
1970至1973年,李小龙在香港主演了4部功夫电影,《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和《龙争虎斗》;另一部《死亡游戏》只拍摄了大约20分钟的胶片,他便因病逝世。但是仅凭这4部功夫电影,李小龙便奠定了他在中国武术以及功夫电影上的不可动摇的地位。1971年《唐山大兄》票房310万港元,破香港纪录;1972年《精武门》、《猛龙过江》均刷新香港票房纪录;1973年的《龙争虎斗》,他成为与华纳公司平起平坐的合伙人,并从此成为世界性的大明星。
李小龙说:“我首先是一个武术家,然后才是演员。”电影只是李小龙向世人宣传以及证实中国武术真正魅力的一个媒介载体。他为功夫而拍电影,在他的电影中,很少有很花哨的飞檐走壁、水上飘行等“绝技”,他主张使用真功夫,不带表演成分。他的功夫片风行海外,中国功夫也随之闻名于世界。许多外文词典里都出现了一个新词:“功夫”(Kungfu)。
不少外国人心目中的功夫就是中国武术,李小龙也成了功夫的化身。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因病逝世。他的遗体后来安葬在美国西雅图的维尤湖畔公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