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张艺谋《千里走单骑》专题 >正文

评论:关于《千里走单骑》的六种声音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17:44 外滩画报

  12 月16 日,《千里走单骑》丽江首映之前,仅在10 月份赴东京电影节之前在北京世纪影城一个只能容纳三十几人的小厅里放映过一场,这和张艺谋前两部商业大作的喧闹相比截然不同,倒是暗合了这部电影沉稳自然的风格。《外滩画报》访问了几位第一批看过此片的专业人士。

  编剧王斌:张艺谋才是第一编剧

  B= 外滩画报 W= 王斌

  B: 外界一直有一种说法,《千里走单骑》是张艺谋拍了《英雄》《十面埋伏》受到争议之后,想回归文艺片道路的一次创作?

  W: 这样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开拍《千里》的想法甚至早于《英雄》。这是一次很漫长的创作过程。高仓健是张艺谋18 岁以来的偶像,后来张艺谋写信给高仓健,希望他能出演一部由自己导演的电影,对方答应了以后,张艺谋就开始酝酿这个剧本了。我们四年来换了几波编剧,觉得本子都不行。

  B: 张艺谋自己也参与了编剧?

  W: 我和艺谋一直参与编剧。后来找到了《一个也不能少》的编剧邹静之。我们三个一起讨论,三个人分别写剧本,张艺谋自己也写。他特别在乎这个剧本,讨论完再不停地修改,最后才把整个故事说圆了,不但圆了,而且紧凑、真实、不着痕迹。这样才满意。

  B: 编剧过程中,最困难的是什么?

  W: 三年的编剧过程中,最难解决的就是一个日本人为什么要到中国来? 而且那么执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一切都比较顺利了。

  B: 为什么要选择云南丽江作为故事背景?

  W: 影片绝对不是一部旅游片,选择云南,也是为了表对当下时代的态度和看法。我们开始写剧本的时候,一直以为故事发生在陕西或者北方,就一直往那个方向写,后来才决定要到云南丽江去拍,没想到效果非常好。因为丽江相对于西北来说没有那么贫困,它是一个旅游城市,虽然很偏僻,却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它自身有一种故事;再者它的风景非常优美,民俗文化很发达,更增加了电影的可看性。

  B: 影片中的傩戏是张艺谋的意思吗?

  W: 傩戏是云南特有的剧种,唱戏的人都要戴着一个面具,这是张艺谋电影中贯有的民族特色的东西。为了要将这个傩戏很好地运用在电影里,艺谋动了很多脑筋。我记得那时差不多剧本都写完了,艺谋还在改。那天,从上午开始他就一个人坐在工作室里,想了很久,影片最后儿子给高仓健的一封信到底说了什么?怎样才能把整个故事串得更好一些?结果他说终于想出来了,就是儿子说了一句:“我一直很想知道那些唱戏的人,把面具拿下来之后他会不会流泪。”我当时听了这句话以后心头一热,觉得这下有了,加了这句话,一下子把傩戏、高仓健的儿子、高仓健来中国的原因都串在了一起,几乎就是点睛之笔。

  B: 你觉得这部影片想表达什么主题?

  W: 影片的主题就是孤独,张艺谋把这个孤独放到一个亚洲乃至世界的视野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需要以真诚来打破隔膜,并且这些都是不分国界的。

  B: 你觉得高仓健的表演怎么样?

  W: 他的表演真的非常好,他实在是个大好人,在片场和群众演员、剧组成员都打成一片,非常有礼貌的一个人,是所有人公认的大好人。我们这个时代的男人已经变得阴柔了,不但如此,现在还是什么“男色时代”,那更要呼唤像高仓健那样沉稳的硬汉才行。不过,故事的结尾并非大团圆,高仓健演的父亲高田最终还是没能和儿子相见。

  B: 你怎么评价张艺谋的这部新作?

  W: 我对这部电影很有信心,现在国内很缺少真正对人性具有感召力的电影,张艺谋作为现在中国导演的领军人物,他在追求一种知识分子的态度和情怀。张艺谋为什么之前要拍《英雄》和《十面埋伏》?是因为一定要靠这些来打入西方市场。我们靠什么来和西方电影相比呢? 用时装片去打入西方市场,现阶段是不可能的。有人说张艺谋不会讲故事,这个说法是不对的,这次《千里走单骑》,其实张艺谋才是第一编剧,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而且一定要做好。不会因为外界说他不会讲故事,为了证明什么才去拍这部电影,也不是因为在商业片

  上受到一些指责而去拍这个电影的。

  比《和你在一起》更胜一筹

  周 星

  (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从《千里走单骑》,我看到了久违的深厚的人文关怀,这在这个高科技时代更是弥足珍贵的。光从“千里走单骑”

  这个片名来看。起初我以为这又是一部商业作品,一个武侠电影,但是后来看了电影之后发现“千里走单骑”是与整个电影是暗合的。首先是表现中日之间地域的隔阂是千里之远的,高仓健独自一人的状态可以说是单骑。

  整部电影运用了鲜明的纪实风格,大体上可以说是张艺谋洗尽铅华之作。

  高仓健的表现可以说是炉火纯青,所有对《追捕》还有怀念的观众,完全可以去看一下他在电影里面上佳的表现。

  这部电影还是有遗憾的: 其一就是档期的问题,圣诞档是个喧闹档期,不适合这样的电影。其二,张艺谋在尽可能地减弱强烈的戏剧冲突,使影片过于朴实,几千万的投资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现代电影的戏剧冲突要是必需的,

  张艺谋是有这个能力的,他完全可以把积蓄的东西再多爆发一些。

  但是,张艺谋在经受前两部商业片的争议后,还能坚持人文情怀,这点我非常佩服。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如果和陈凯歌的《和你在一起》相比,《千》是更胜一筹的。

  中国电影界的“巨匠”

  Artisan

  ( 日本著名影评家)

  应该说张艺谋与高仓健的合作,决不是偶然的。两人神交已久、惺惺相惜。高仓健是日本的“国民偶像”,因此张艺谋声称他很崇拜高仓健,我并不感到惊讶。

  张艺谋是我一直非常喜欢的导演,可以说,从他的电影中我认识了中国现今的电影文化。初期的不灭名作《大红

  灯笼高高挂》曾经让我惊为天人。最近,在连续拍摄了《英雄》和《十面埋伏》之后,张艺谋被认为有向好莱坞娱乐大作主义倾斜的趋势。但我认为他的思维本质、他对于伦理的刻画,归根结底是东方的。这次的《千里走单骑》,没有任何华丽的动作场面,也没有抽象的庞大概念,而是回归了文化艺术片这一他较为擅长的领域。张艺谋早

  已证明他是中国电影界的“巨匠”。

  和以前一些获奖的电影一样,张艺谋将他所特有的思考融入电影之中,对于“孤独”和“失语”的思考。中国国内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推进,使得沿岸和内陆地区的经济落差增大,造成了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张艺谋巧妙地把这一矛盾的断层呈现在观众面前,又把异国父子间感情的断绝与恢复“ 嵌”入这部作品中。

  张艺谋将高仓健这个日本人置于这样一个现代中国大地上,试图重新表现中国普通民众的精神世界; 而以硬汉形象成名的高仓健,在《千》中则以温情长者的面目示人; 电影中的大量配角都起用了临时的群众演员。这应该就是张艺谋作为亚洲电影文化的表现者和与众不同之处了吧。

  ( 编译/ 陈代奇)

  他是中国导演中最投入的

  郑洞天

  ( 中国第四代导演,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张艺谋的老师)

  我看了以后觉得很好。影片和《英雄》、《无极》这类电影属于不同的评价体系,是不能相互比较的。这是一部感动人的文艺片,电影的核心就是父子之情。虽然影片中的感情被放置在跨国文化的冲突中,但是中日之间的伦理关系是比较一致的,同属于东方文化的范畴,因此父子之间的感情是共通的。电影反映的就是父亲该怎么做父亲、儿子怎么做儿子的问题。

  在影像风格上,《千里走单骑》选择了一种自然的手法,让你相信镜头里的一切都是真实的,高仓健的日本父亲的形象非常逼真。所有人都会受到感动,特别是男人,即便没有做过父亲也一定做过儿子吧,这种父子之情很容易产生共鸣。

  我很高兴看到这样一部好电影。各种艺术手段都运用得非常好,看得出精心制作的结果,编剧、导演、演员各方面都是非常棒。很难说这部电影在张艺谋所有影片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我觉得对张艺谋来说,每一部电影都很重要,他从拍第一部电影

  《一个和八个》开始,都是全身心投入、呕心沥血的。我觉得在这点上,张艺谋是中国导演中最突出的,每次都有

  新的探索,能不断带给观众新的感受。

  近期四部电影中最好的一部

  吴鹤沪

  ( 上海联和院线总经理)

  我并不觉得《千里走单骑》在和《无极》PK。我倒觉得《千》是和陈凯歌的《和你在一起》PK,而《无极》又是和《英雄》PK,这个现象很有趣。看了《千》以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自己55 岁,和张艺谋同龄,我曾经是儿子,现在既是儿子又是父亲,所以对影片中的父子之情就感同身受。

  就电影本身来说,我觉得在近期上映的四部电影中,这是最好的一部。整个电影入戏很快,简洁明快。

  从一开始的悬念层层深入,每个递进都出乎人意料,但是绝对在情理之中,不会觉得突兀,悬念一直保持到电影的结尾。张艺谋以前对我说过,他的电影一定要有文学基础,而这次剧本非常好,给了整个电影一个深厚的基础。

  但是,该片在市场策略上稍微有点遗憾。我曾经去了四次北京,和制作公司联系,希望他们可以改一下上映的时间,避免和《无极》抢票房,会好很多。但是最后没有成功。而且影片的宣传也和片名一样: 千里走单骑,全国性的活动只有云南丽江这一次而已。我们这个时代培养出来的观众容易被戏剧性的、视觉性的影像所打动,而《千》是一种内在的打动,不起眼之间诱发的打动。我可以断定的是,在国内,《千》的票房不会很高。

  毕竟张艺谋也55岁了

  倪震

  (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大红灯笼高高挂》编剧,张艺谋的老师)

  如果以张艺谋曾经拍过的两部商业片为前提,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张艺谋的回归之作。但并不是说张艺谋拍商业片有什么不对,一个导演尝试不同类型的作品,不论成败都是值得肯定的。

  而这部影片则达到了张艺谋以前的文艺片曾经达到的高度,不但如此,还有新的发现。如果说《秋菊打官司》、《活着》、《我的父亲母亲》都是在道德伦理上的一种探讨,那《千里走单骑》则在表现手段上有了进一步的探索。

  这是一个站在亚洲视角的中国电影。

  张艺谋很好地运用了亚洲文化的共同之处。现在大制作的电影必须要有全球化的视野,如果我们的电影只局限于考虑中国市场,那电影肯定会死掉的。《千》在艺术上是有火候的,就像文火炖肉的感觉,情感上很浓,但是技巧上是比较淡的。

  拿《千》和《红高粱》比,肯定是不同的。这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导演本人的人生历程和情感发生了变化,不

  再是早期的对抗、叛逆、颠覆的状态,这显然是张艺谋的年龄、个人情感的变化导致的; 其次,中国社会同世界的关系也发生着变化。毕竟张艺谋本人已经55岁了,这个年龄对世界的看法已经改变了很多,所以他拍出了这样的温情电影。

  张艺谋这次风格自然平淡,剧作本身起了很大的作用。据我所知剧本改了多次,这种反反复复的修改是符合“作者电影”的要求的。现在很多电影都太浮躁了,起码应该用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打磨剧本。这样深思熟虑之后必然会水到渠成。《千》就像一杯清茶,是一种清淡的、沉淀下来的电影。

  张艺谋千里走丽江《千里走单骑》丽江首映现场

  文/ 李俊

  12 月16 日,张艺谋带着《千里走单骑》剧组全体主创重回丽江,倾城放假,束河古镇全面封镇,2 千多万美金的加拿大梦幻剧场矗立古镇中央,300 万民众在古镇周围狂欢享受节日,200多位国内外嘉宾媒体见识了丽江长达300 多米长的小吃长桌宴,零点烟花怒放古镇上空……

  这就是一部电影首映礼在丽江带来的狂欢,虽然至今也难以预期《千里走单骑》在今年贺岁档中到底能赚到多少票房,但有一点现在就可以确认:《千里走单骑》将是云南丽江最能拿出手的风光片,启动的是成千上外的国际旅游效应,不少日本观光客已经点名要走“千里走单骑”旅游路线。

  新画面公司为了首映礼准备的长桌宴,顺着街道蜿蜒300 米长,桌上摆满了200 多种当地知名小吃,这是当地遇到重大节日招待外来客人最隆重的仪式。张艺谋、高仓健和所有人同席而坐,吃着小吃,端着红酒杯对围观的人微笑着。晚上7 点,剧场外上百穿着民族服装的老妈妈,围着两堆篝火,热情洋溢地跳起民族舞。

  在《千里走单骑》电影首映后的脱口秀节目上,窦文涛、蔡康永阿雅何炅以及影片的主创,集体拿导演张艺谋开涮,调侃他的“发迹史”。 张艺谋事先完全被蒙在鼓里:“这一切他们都完全瞒着我,起先我还以为是来娱乐大家,后来才发现一切都是冲着我来了。不过大家开心就好,也刚好能把我拉下神坛,改变我平时给大家过分严肃的形象”。李俊

  张嫣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8,000篇。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