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整个媒体上都是“无×之谈”,关于陈凯歌这部电影,以及围绕这部电影产生的相关话题,直到目前的中国电影现状,被说得也差不多了。基本上,我没见过几篇褒的,都是在贬。
我想,陈凯歌现在肯定心里很难受,他也肯定感到了中国电影环境的不好,公众的心态都很变态,不管什么东西,一出来先是当头一棒,灭了你再说。
你也很难去怪罪观众和媒体,中国电影的现实就是这样,国产电影的票房有一百多个导演来分,张艺谋、冯小刚两个人分去了90%以上的票房,剩下一百多个导演来分剩下不到10%的票房,这样的环境能好么,这样的环境中国电影能拍好么?
能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就那么两三个,一年到头来,老百姓就憋着看这两三部国产电影,你要拍得不好,不挨骂才怪呢。如果一年当中拍出几十部有影响的国产电影,分散一下公众的注意力,也不至于让人们把最后的抱怨都发泄在这两三部贺岁片上。所以,别怪公众的心态不宽容,当公众的期望值和影片的实际水准间出现落差时,这种抱怨就会变得强烈一些。
其实对老百姓来说,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能有个娱乐的事儿做做就行了,去电影院看场电影,消遣一下,没那么多影评人,可就是这样,人们还不满意,那只能说是电影的问题了。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年,中国只出来这么几个导演,而且都日趋江郎才尽?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培养电影人才的机制上出了问题,从教学到最后的实际操练,我发现,中国人特爱把电影当艺术,没错,电影是门艺术,但它其实也是个媒介,中国电影在如何认识电影这个媒介问题上很显然是给忽略了,在今天,它作为一个传播媒介之一,它应该给观众传达什么呢?这又是内部环境问题了。 王小峰/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