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海报
“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们在商界以群体的形式活跃了五个多世纪,他们的经营范围十分广泛,上至绸缎,下至葱蒜,他们在清初即创建中国最早的银行钱庄,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今天,我们将他们统称为“晋商”。
虽然《乔家大院》一剧演绎的是惊天地、泣鬼魂的壮美悲剧,留给我们后人、留给我
们观众的却是名垂史册的儒商文化--这个文化源于数千年的儒家文明,它的根本理念是“做心里装着天下的商人”;它的根本准则是“诚信”,是“言而有信,诚必有果”;它的根本追求是以强国为本、以富民为务,为天下聚财、为苍生造福。
“《乔家大院》中有很多对晋商文化的诠释,真实再现了晋商精神!”山西祁县县志办公室主任武殿琦说。
乔致庸其人
200年前,乔家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从小本生意起家,逐渐成为垄断包头商业的大财东,之后又在孙子乔致庸的手中发扬光大,达到鼎盛,把商行、银号开到了东北、京津和长江流域。1900年前后,以乔致庸为代表的晋商甚至一度控制了整个清政府的经济命脉。而乔家老宅现在也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很多电影、电视剧都选择在此拍摄。
晋商的起源和衰落
据山西祁县县志办公室主任武殿琦介绍,晋商大约是在明朝中期产生的。当时,为了抵御外来民族的入侵,山西商人从粮草入手做生意,虽然没有赚到多少钱,但换来了一个优惠政策:就是可以进入长期被官方垄断的盐业做生意。从此,他们以群体的形式活跃于商界。
由于能吃苦、讲诚信、有开拓进取精神,山西商人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经营范围十分广泛,上至绸缎、布匹,下至高粱、葱蒜,他们在商界活跃了五个多世纪。但晋商的鼎盛时期是票号的出现,也就是乔致庸经商的时代。大约1900年,晋商票号开始控制全国的经济命脉,乔家达到鼎盛时期。“当时,山西商人在全国开了30多家票号,大概有600多个营业点。乔家一股银的红利就能达到1.7万两,乔家在一家票号里高达34股银,也就是说乔家四年下来仅仅靠一家票号就能赚50多万两银子。”
在晋商达到鼎盛时,晋商的衰落也紧跟其后。1907年左右,清朝政府成立户部银行,在各省也开了银行。随同外国银行一进入中国,晋商垄断全国票号的局面就此打破,以乔家为代表的晋商也就此转向衰落。
乔家后人:大院是整个晋商的缩影
“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电视剧《乔家大院》能出炉,有一个关键人物不得不提,就是担任该剧总顾问的乔燕和,她是乔家第七代传人。“我之前是北方昆曲剧院的演员,退休后除在剧院任教外,我还参与了北京电视台影视中心电视剧的拍摄工作,成了一名‘打工老太’。”乔燕和说,作为乔家后人,她和父亲乔铁民一直想总结乔家做的事。“200年前,乔家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从小本生意起家,逐渐成为垄断包头商业的大财东,之后又在孙子乔致庸(我祖爷爷)的手中发扬光大,达到鼎盛,把商行、银号开到了东北、京津和长江流域。我的爷爷乔映霞又创造了一个辉煌。”乔燕和表示,2003年她就开始筹备拍摄这部电视剧,编剧朱秀海是2003年9月开始到祁县采访、创作剧本的。
总导演胡玫说:“乔家最鼎盛的时期,在传至乔家第三代乔致庸的时候,一股银达到1.7万两,这在当时已经是巨富了,但是乔家仍然不是当时山西的首富。我不可能将晋商文化面面俱到地展现,只能取其代表,我选择乔家为代表,不是因为其巨富,而是因为他代表了晋商精神。”乔燕和还补充说:“我要阐明一个观点,《乔家大院》写的不只是一家一族的事情,而是整个晋商的事情,反映的是晋商的美德和精神。其实,乔家和晋中的曹家、渠家、常家都有联姻,存在亲戚关系。若没有这片土地和人民,就没有这个家族。”
“大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是真实的。乔家的店规和家规也是真实的。”编剧朱秀海说,“作为晋商代表,乔致庸不只为自己取财,还有爱国意向,当时海防援,西征,他都为朝廷分担开销。他经商讲求诚信和做人的道理。贯穿诚信,把儒家思想和晋商商帮多年的商业实践结合,这是晋商文化很重要的一点。他的管理思想也很进步。当时已经提出股份制改革,他家佣人可以参股,这是非常先进的管理机制。乔家重文化教育,高薪用教师。他用人要求掌柜不喝花酒、吸毒。这些都真有其事。”不过,朱秀海也透露,剧中涉及到的乔致庸的具体故事也有不少虚构的成分。
诚信
一斤一两只当一斤
“我们拍这么一部电视剧并不是仅仅要讲述一代晋商的发展史,而是想让人明白晋商成功的根本在于儒商精神,儒商精神的根本在‘诚信’二字,这可能也是现在社会上比较缺失的一种价值观念。《乔家大院》的故事对于现实也具有意义,因为它弘扬了一种商业文化。晋商的精神实质便是‘诚信’,对于现在的中国商人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在商界,我想会对我们有一些启发。因此,我呼唤这种精神。”该剧总导演胡玫说。
武殿琦称,《乔家大院》中,乔致庸的“诚信”可谓无处不在。“历史上,乔家店规就是‘义、信、利’,把诚信放在第一位。比如在包头发生的乔家店铺胡麻油掺假事件,乔致庸就以诚信赢得了更多顾客和商家的支持。乔致庸让买家用假胡麻油来换真胡麻油,他肯定亏了,但他宁可自己吃亏也要达到长久和人做生意的目的。靠什么?诚信。”武殿琦表示,乔致庸的成功就在于他用“诚信”来开拓市场。“乔致庸从武夷山贩茶也是这样,除了给买家货真价实的茶叶,而且还给买家很多优惠,如一包一斤一两茶叶只当一斤来销售。乔致庸要的就是好的信誉。”
开拓
乔家生意做到国外
“由利益而起动的开拓进取精神,是明清山西商人鏖战于商场的精神动力。有许多山西商人就是靠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白手起家而成大业。他们不畏艰辛,敢于冒风险。他们拉着骆驼,千里走沙漠,冒风雪,北走蒙藏边疆;东渡东瀛,南达南洋。充分表现了他们不畏艰辛的精神风貌。如山西商人在清代开辟了一条以山西、河北为枢纽,北越长城,贯穿蒙古戈壁大沙漠,到库伦,再至恰克图,进而深入俄境西伯利亚,又达欧洲腹地彼得堡、莫斯科的国际商路,这是继我国古代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清代兴起的又一条陆上国际商路。”武殿琦说,在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乔致庸把山西商人这种开拓进取精神表现得尤其突出。
“乔致庸从一个叫花子身上偶然买到一张百年商路地图,潜心研究后发现因太平军作乱而封锁多年的茶路蕴藏着巨大商机。乔致庸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带着各商家不怀好意的股银南下前往产茶胜地武夷山。虽然在南下途中困难重重,但乔致庸还是带着为各家采办的茶叶回到了祁县。随后,乔致庸又北上恰克图贩茶,直到中俄边境,凭借着‘义、信、利’和俄国商人签订了长期合作贸易合同。至此,南至武夷山,北到恰克图的这条封锁多年的茶路被乔致庸疏通,千万茶农也因此得救。”武殿琦认为,剧中乔致庸不顾孙茂才极力反对毅然前往北京,力排众难,开设票号,提出“汇通天下,货通天下”的口号,这也是一种开拓进取精神。”而这种开拓进取精神,最终引领乔致庸走向成功。
敬业
掌柜马荀干到老死
晋商的敬业精神,也是常为人所称道的。明清时期,晋人摒弃旧俗,褒商扬贾,以经商为荣。榆次富商常氏,有清一代不绝于科举,但绝不轻视商业,而且是把家族中最优秀的子弟投入商海。常氏家族弃儒经商、弃官经商的子弟很多。而把商业作为一项终身的崇高的事业来对待,正是山西商人经商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敬业,是事业成功的源泉,而勤奋、刻苦、谨慎的作风,又是山西商人敬业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就《乔家大院》而言,体现这种晋商精神的代表人物有很多。除了乔致庸,他的助手高瑞、大掌柜马荀都具有这种精神。”武殿琦说,比如高瑞就不怕苦,不怕累,跟着乔致庸走南闯北做生意,他保证乔致庸做成大生意功不可没。“尤其是马荀最具有代表性。剧中的马荀是一个真实人物,他也是祁县人,原本只是乔家派往包头的一个学徒。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他从伙计干到了大掌柜。乔致庸任命马荀当大掌柜时,他仅仅只有28岁。由于乔致庸很器重他,马荀也很讲义气,在乔家当大掌柜干了四五十年,直到老死也没有背叛乔家。”
节约
陆大可只“抠”自己
“山西商人能富甲一方,跟勤俭节约也分不开。”总导演胡玫说,《乔家大院》中的主要人物的身上有很多山西商人代表性的、有意思的东西,比如,再有钱他们也很土、很抠门、很简朴。他们遵循儒教的精神,用以德服人的方式去处理经商的关系、家族内外部的关系。他们就算再有钱、再惊天动地,也非常淳朴。
而武殿琦认为,勤俭节约是晋商的精神,也是山西人的优良传统。“比如剧中雷恪生扮演的‘山西第一抠’陆大可,他的抠门、简朴实际上是晋商本色。”其实对于这个“抠”,晋商文化研究专家武殿琦也有自己的理解:就是对自己抠,对别人不抠。“比如给女婿乔致庸借银子救急,陆大可为了女儿陆玉菡的幸福非常慷慨。女婿被关进牢房,他不惜变卖所有家产来救乔致庸。而在自己死之前,他却叫自己的女儿只花二两银子把自己埋葬。”
此外,山西商人的群体精神也不可小视。“山西商人在经营活动中很重视发挥群体力量。他们用宗法社会的乡里之谊彼此团结在一起,增强相互间的了解,通过讲义气、讲相与、讲帮靠,协调商号间的关系,消除人际间的不和,形成大大小小的商帮群体。”武殿琦称,《乔家大院》中水、元、邱三家出钱,让乔致庸去武夷山贩茶股,就是一种群体精神的体现。“而乔致庸大胆给伙计顶身股,让劳资双方均可获利,极大地调动了乔家上下的积极性,就是在商业经营中充分发挥了群体作用。”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彭志强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