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今晚报:方言节目与普通话矛盾吗?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11:25 今晚报
今晚报:方言节目与普通话矛盾吗?
《武林外传》

今晚报:方言节目与普通话矛盾吗?
《外地媳妇本地郎》

  背 景

  2005年9月10日,国家广电总局向各地方广电部门批转了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的《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公约》中对广播电视主持人的语言进行了规范,用方言播报的现象也在明令禁止的范畴之内。《公约》因为是自律形式,所以似乎对很多电视台的方言栏目和方言剧并没有产生令行禁止的效果。然而今年3月31日,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
占凡表示,国家广电总局将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规范广播影视节目播出语言,非经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各级广播影视播出机构不得擅自开办使用方言播出的节目。

  胡占凡在教育部、国家语委举行的纪念国务院《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发布50周年座谈会上发言时指出,广播影视是通过声音和图像进行传播的媒体,规范的语言文字和普通话是其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广播的“声情并茂”和影视的“声画和谐”都离不开规范的语言文字。播音员、主持人要在推广普及普通话、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维护祖国语言和文字的纯洁性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除特殊需要,一律使用普通话,不模仿有地域特点的发音和表达方式,不使用对规范语言有损害的口音、语调、粗俗语言、俚语、行话,不在普通话中夹杂不必要的外文。

  方言栏目、方言剧遍地开花

  胡占凡在讲这番话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广播和电视台相当一部分的方言类节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播出。这当中包括北京交通广播的《一路畅通》和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等北京方言节目、重庆电视台的四川方言节目《雾都夜话》和《生活麻辣烫》、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杭州话栏目《阿六头说新闻》、广州地方电视台的粤语栏目《新闻日日睇》、湖南经视的湖南话栏目《越策越开心》……上海东方电视台文艺频道的《文化追追追》节目中,也开辟了沪语新闻板块“娱乐腌笃鲜”。这些方言栏目中还不乏“老牌”和“名牌”,2004年8月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评选的“全国百佳栏目”中,《雾都夜话》、《生活麻辣烫》、《越策越开心》和《阿六头说新闻》都榜上有名。这些栏目的主持人或策划人还在专门举行的研讨会上进行了经验的交流,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是研讨会的主持人。记者当时也参加了研讨会,当年研讨会的盛况还历历在目的时候,怎么也没有想到,方言类节目却在今天面临着被否定的境遇。

  在方言栏目方兴未艾的同时,一批方言电视剧也在各大电视台上播得如火如荼,如正在央视和各地热播的《武林外传》赵本山《马大帅》,广东台的《外来媳妇本地郎》、上海台的《老娘舅》、天津台的《杨光的快乐生活》、四川的《王保长新传》等,这些电视剧在当地播出时都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在观众中有很好的人缘,这当然与电视剧中演员们讲的那口纯正亲切的方言有关。

  方言节目是地域文化的表现

  方言类节目的兴起与地域文化的差异密切相关,语言学的研究也表明,说同一种语言的人群更为亲近和排他。《电视方言类社教栏目的语言研究》中提到,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分类法,汉语由官话、晋语、吴语、徽语、闽语、粤语、湘语、赣语、客家话和平话等十大方言构成。民系和方言的关系类似民族和语言的关系,即同一个民系说同一种方言。同时,民系与民族一样有自我认同的意识,自我认同的依据有多种,其中最明显的是方言。从大力推广普通话,到现在方言类节目遍地开花,也许就是潜在的自我语言认同在起作用。

  方言类电视节目一度也成为很多电视台收视增长点。据调查,成都地区电视台拥有的方言类节目占总节目比例的1/40。2005年8月,四川电视台经济频道进行了全面改版,该频道在每天22时之后开辟了“方言电视”时段,连续推出数档四川话方言栏目,大张旗鼓地搞起了电视节目的“方言工程”。在重庆,老牌栏目《雾都夜话》在重庆电视台高举方言情景剧的大旗,长达10年而屹立不倒。作为新贵,重庆方言的《生活麻辣烫》从开播之初收视率就一举冲上了重庆地区前三名。在广州地区当地电视台节目中最红火的节目《新闻日日睇》也是采用了粤语。《新闻日日睇》收视从创办时0.01%起步,一路上扬,峰值高达11.28%。在广州地区所有境内外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新闻日日睇》的收视独占鳌头。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俞虹教授在分析这一现象时指出,方言节目能得到业界的肯定和观众的追捧充分体现了区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且超越年龄、性别,具有普遍性。方言节目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看,而是当地电视观众对自我的一种认同,一种对本土文化和方言的呼应。

  推广普通话是广播电视的责任

  2000年10月30日制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的通用语言文字,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第十六条还特别规定广播电视如需使用方言,必须经过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的批准。

  广播影视是通过声音和图像进行传播的媒体,规范的语言文字和普通话是其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广播的“声情并茂”和影视的“声画和谐”都离不开规范的语言文字。然而随着中国广播影视事业的发展,播音员、主持人队伍迅速扩大,一些播音员、主持人、演员、编辑、记者来不及接受系统的、严格的训练,再加上外来文化和一些社会不良语言文字使用现象的影响,使广播影视语言文字工作出现了普通话水准下降、知识性的错误时有发生等问题,对推广规范的普通话产生不良的影响。

  对此,胡占凡表示,国家广电总局一直很重视广播影视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工作。近年来,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禁止在娱乐性综艺节目中使用不文明的语言、不规范的语言文字,坚持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力避模仿不健康的腔调和做派。目前,国家广电总局已经制定了收听收看评估标准、奖惩条例、管理办法等。今后,将把使用推广规范的语言文字作为对各类节目进行全方位监督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进一步加强播音员、主持人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广播影视语言文字工作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

  方言栏目与推广普通话不矛盾

  方言栏目并不代表就是低俗栏目。国家广电总局有关负责人就曾解释说,《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主要是针对目前有些节目一味地模仿港台腔,造成节目内容低俗以及主持人里出现的一些违规行为。作为一些在地方反响比较好的方言类节目,实际并没有涉及低俗化的问题。

  浙江传媒学院教授王志敏认为,方言类栏目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这些栏目往往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形式生动活泼,并且能够引起当地电视观众的共鸣,但同时他也指出了这类节目的劣势,就是它不利于外地电视观众对节目的接受,而且题材也相对比较局限。对此,他认为,对于方言节目要充分认识它的优劣,扬长避短,而且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度的问题,在节目的数量和时间长度上都要认真把握。

  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的专家刘燕也认为,广播电视媒体要做到普通话节目和方言节目的平衡,既要有普通话节目,又要有方言类节目。播送范围广的节目如全国、全省的最好注意语言的统一性,大力进行普通话的推广,而区域节目也要根据当地节目情况适当设置栏目。在本着满足本土受众需要的基础上,立足于人文关怀,考虑到外地观众或非本土居民的信息需求,应该分别采用方言和普通话以便在不同的固定大众时间段岔开播出,来满足两大语言受众群的需要。

  方言节目也不能跟风,盲目创办方言节目可能适得其反,只有走精品化道路,才是办好方言节目的根本所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15,000篇。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