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在嵊县城外的一个小村庄东皇村的一间堂屋里,一群农闲的村民弄了一个烧饼鼓,找来了几件响器,换下了寻常穿的衣服,把平日说的故事分了角色,捏了嗓子唱了起来——就这样,在屋外母鸡“咯咯”的觅食声中,在屋内弥漫的炭炉烟气中,一个后来风靡全中国的剧种——越剧诞生了。
最初的越剧就像它的诞生地一样,充满了村野的淳朴,单纯,甚至还带了点因陋就
简,是什么让她成为了一个优美,诗情画意的现代剧种?这不得不从上海这座越剧发祥的城市说起。上海的文化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词,就是摩登。摩登的意思在上海人心中就是洋派而时髦,代表着新,代表着外来文化,代表着生命力强劲的流行。带着村野泥土芳香的越剧一旦走进这座当时中国最先进,最现代化的城市中,立刻发现要在这里生存下去的话,那就不得不把自己也进行一番改造,而摩登则是在这座城市生存下去的条件之一。走进上海后的越剧,在以袁雪芬为代表的越剧艺术家的努力下,起用编导音舞美来排演,按现代艺术规律,用手段来艺术创作,重新赋予了越剧现代的内涵和面貌,把一个乡下的刚从说唱艺术破茧而出的小剧种,变成了风靡江南,红透上海的大剧种。
一百年后,当年的摩登成了回忆,但是越剧骨子里却被摩登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现在的舞台上,我们还能看到这种摩登的精神散发着文化的韵味。
上海越剧院新排的古典梦幻浪漫越剧《蝴蝶梦》就是一部将传统和摩登结合得非常完美的作品。《蝴蝶梦》从题材上讲是非常传统的戏,庄子戏妻,从古代到现代,不知多少人演过,似乎和摩登是再也挂不上的。但是,看过《蝴蝶梦》,却发现无论是剧本创作上,还是舞台呈现上,竟然处处闪现着摩登的美,摩登的审美观念。
《蝴蝶梦》是个传统的题材,但是作者却巧妙地用了非常现代的写作技法来写,不是单纯以故事为线条来牵引人物行动和故事进程,而是细腻地描写人物内心活动,以人物心理活动来推动人物行为和故事进程。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故事和戏曲是不写人物内心活动的,一般都用人物行动和故事情节敷衍故事。而现代文学则是非常注重人物内心活动的,所以,《蝴蝶梦》的写作技法就非常先天给舞台呈现打好了一个摩登的基础。
《蝴蝶梦》的唱词也具有摩登美,看得出作者是位文字功底非常深厚的编剧。戏曲的唱词太文,则听的人不懂,一味地去看字幕,误了看戏。若是太俗,则嫌直白无味。《蝴蝶梦》的唱词好在非常婉约,但并不难懂,非常娟秀,却又很通俗。作者用唱词将人物的情绪,内心变化细腻地表现在舞台上。
《蝴蝶梦》是由著名导演陈薪伊导演的,整个舞台非常简约干净,演员的服装可以用华美来形容。但是,《蝴蝶梦》的服装和传统的越剧服装又不尽相同,宽袖大袍,却像现代时装。这类处理在演员的发型,化装上都有体现。
在越剧百年的时候,看《蝴蝶梦》可以看出越剧的传统正在继承下来,虽然,在上海这座城市里无法保留下当年东皇村的乡土气息,但是越剧却将上海文化里最具有魅力的一个词——摩登,保留并融化在血脉里了。
草根文化的启示
在现在社会,已经很难把哪种文化艺术的形式定为主流文化了,通俗歌曲,电影电视,网络文化,林林总总,让人目不暇接而且你方唱罢我登场,变化而又热闹。不过,从前一阵媒体报道的热点来看,原先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的草根文化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通常的印象中,有些艺术工作者一向是以教育受众为己任的,或是把高雅与否作为艺术的唯一追求,事实上给受众的感觉就是自命不凡或以所谓的曲高和寡而沾沾自喜。其实,由于我们国家那还不曾远逝的历史,我们内心对虚伪的教化是非常反感的,一眼就能看穿那些高高在上,故作姿态的主题和立意;同时,现在的社会平等意识和主题意识都非常强,只要不合口味,再标榜高雅,后果不过是让人感觉冥顽不化罢了,张艺谋的《英雄》陈凯歌的《无极》都是非常好的例子。
反过头来再看看草根文化的特征,我们会发现被广大受众喜欢的所谓草根文化其实是有些共同的特征:东北的二人转,北京德云社的郭德纲,前一阵电视热播的《武林外传》,上海东方电视台的老娘舅等等,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看上去主观愿望只是想逗一逗大家,并没有想给受众上课的意思,这点很让我们深思的,现代有些艺术工作者的作品总是让我们感到他们把自己摆得很高,好象只有他们才懂艺术,他们以俯视的眼光来看收众,身段很高,这样的高姿态一开始就难让人对他们的艺术认同。
草根文化是一种平等的文化,将娱乐者和被娱乐者都放在同一水平上,这让人亲近自然,完全没有隔膜。
我们传统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认为艺术一定要寓教于乐,好象艺术的终极目标就是教育。其实,艺术也可以是一种单纯的娱乐,只是为了放松身心而作的一种游戏而已,不但不需要赋予深刻思想和主题,而且也不必非要有社会意义,如果能让大家发出会心一笑,那就达到目的了。草根文化就有这样的特征,看郭得纲在台上自嘲,看《武林外传》里面的人物逗来逗去,还真的没啥大的意义,但是他们让我们感到亲切和滑稽,给我们幽默的感觉,让我们娱乐了,我们就认可他们。
越剧自从走进上海后,就是市民文化的代表,这也是她能在三十年代风靡上海的原因之一。当年的市民文化就是现代所说的草根文化,应该说,越剧和受众的平等,越剧的娱乐性都是有传统的,如果将这两样传统的特点保持好,观众一定会欢迎和喜欢越剧的。
上海越剧院新编的大型古装风俗越剧《梅龙镇》就是一部娱乐性和平民性都很强的越剧,虽然《梅龙镇》的故事也是涉及皇宫皇帝皇太后的,但是作者并没有想让他变成一种严肃深刻的思想和道理,他只是把它变成了一个好玩好看的故事,差不多就是上海弄堂里发生的家庭纠纷一样的故事。而且情节曲折,人物夸张,个性突出,有很强的娱乐性。事实上,该剧在剧场演出后也受到广大观众的喜欢,还荣获了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
从草根文化热中我们不难看出,目前观众对平民化的戏剧,娱乐性强的文艺还是有很大的需求的,关键是我们作为艺术工作者如何放好自己的位子,如何加强文艺的娱乐性,以应和观众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