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电影节已经落下大幕,各大奖项各有所属,《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本届电影节有些令人玩味。本来,戛纳电影节有三个主要看点:明星走红地毯,金棕榈大奖归属,独立与艺术性,尤其是对好莱坞的“疏远”。但今年的电影节却在以上三点上都有点“变味”。
金棕榈:更加“入世”?
戛纳电影节的评委向来“特立独行”,你永远想像不出他们的喜好。2005年的“金棕榈”大奖颁给了典型的社会影片《孩子》,今年的评委会则把最高荣誉送给政治影片《风吹麦浪》。仿佛为了进一步表明其立场,评委们又让另一部政治影片《土著》(又名《光荣的日子》)中的五位男演员悉数登上影帝宝座。
曾几何时,“力捧文艺片”是戛纳电影节的最高口号。其实今年电影节的人文气息依然浓重,西班牙著名导演阿尔莫多瓦尔的《回归》用超现实主义手法揭示了一个家庭三代女性之间的关系;墨西哥导演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的《通天塔》则将镜头对准了不同小人物在命运的安排下无可奈何的人生故事。这两部影片一经放映就好评如潮,在闭幕式之前夺冠呼声也最高。然而,“金棕榈叶”最终落入旁人之手。
“政治胜出”在戛纳并不是第一次,批评布什政府的《华氏911》在2004年就曾获得金棕榈大奖。今年夺冠的《风吹麦浪》描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的爱尔兰独立战争,矛头却直指英美两国发起的伊拉克战争。《土著》则是将二战期间参加法国解放运动的北非士兵的故事搬上银幕。很明显,本届电影节格外关注种族和民族问题,这说明戛纳更加“入世”还是——趋于大同?
另外,从各大奖项归属看,本届电影节评委会似乎深谙中庸之道。例如,并无太多人提及的东道主影片《佛兰德》得到评委会大奖;最佳男女演员分别授给了两部影片的全部男演员和全部女演员,无需分出孰高孰低。
戛纳电影节这座艺术殿堂的本次聚会几乎变成了一场巨大的“秀”,你方唱罢我登场,重要的是:机会均等。
参赛片:“美”风当道
戛纳电影节一直被认为是电影艺术和艺术电影的最高盛会,向来不屑与美国的奥斯卡为伍。然而不得不承认,戛纳的“好莱坞”气息越来越浓了。首先是引发诸多争议、巨资打造的好莱坞影片《达·芬奇密码》(blog)被选作开幕影片。其次,参加本届电影节正式参赛单元的“美国军团”声势强大。索菲娅·科波拉的《绝代艳后》走的是典型“好莱坞路线”,以豪华演员阵容和奢华拍摄场景吸引关注。理查德·林克莱特的《快餐国家》和理查德·凯利的《南方传奇》题材迥异,表现手法也各不相同,却都具有浓郁的美国特色。曾被广泛看好的两部影片《通天塔》和《潘恩的迷宫》的导演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和吉尔摩·德尔托罗同为墨西哥人,但在好莱坞都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而美国导演约翰·卡梅伦·米切尔的作品《短巴士》更是在戛纳引爆了“性炸弹”,引起纷纷议论。
毫无疑问,美国电影在第59届戛纳电影节上又一次风光无限,这从走上红地毯的诸多好莱坞影星就可以看出来。也许,美国电影在世界电影市场上确实走得太快、太远,连一向自视清高的戛纳电影节也主动向其靠拢。只是我们无从知道,美国气息过于浓重的戛纳电影节还如何保持其法国特色。
红地毯:商业“作秀”
戛纳电影宫门口,经常可以看到有人举着一块小纸牌,上面用英语或者法语写着:“需要某某电影的入场券,谢谢”(需要入场券的电影场次属于有剧组人员参加的正式放映场)。拿到入场券,就意味着可以穿上漂亮的礼服,与心中的偶像一起走上星光灿烂的红地毯。可他们是否知道,当“星星”们从红地毯上走过时,自己实际是在观看无言的商业活广告?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莫妮卡·贝鲁奇、莎朗·斯通、佩内洛普·克鲁兹等知名女演员一进入她们下榻的酒店房间,就会得到一个幸福的惊喜:房间里除了有水果、香槟和巧克力,还有十几个由世界上最著名的奢侈品品牌送来的精美包裹,里面是送给她们的礼物:施华洛世奇的水晶小坤包,迪奥的墨镜、彩妆,约翰·伽利略的手袋,萧邦的香水等。
女星们的着装打扮经常会掀起仿效风潮。精明的商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一点,它们向自己选中的女星赠送礼物,希望她们能带着这些“赠品”出现在众人的视线和摄影师的镜头里,例如施华洛世奇的那款专门为电影节制作的水晶坤包就曾陪伴多位女星露过面。礼物不是人人有份的。当戛纳电影节组委会宣布了评委会成员和参赛影片之后,商家们才有针对性地开始紧锣密鼓的行动。
除了赠送,商家们还有另一种展销方式:租借,主要范围包括女星们的礼服和首饰。夏奈尔集团同时提供礼服和珠宝租借业务,卡地亚集团则表示自家商品只租借给品牌代言人。作为电影节的官方合作伙伴,瑞士手表珠宝制造商萧邦集团每年准备的用于租借的衣物就更多了。所以,表面上看是漂亮的女演员们在红地毯上大出风头,实则是各大品牌在明争暗斗。
艺术与商业,已经变得密不可分。
一盘大餐即使再丰盛,吃了59年也会让人感到些许腻味。已经不再年轻的戛纳电影节使出一些新花样本无可厚非,但这一切,应当在保持自我风格、观众们可以理解的范围内,本次戛纳大餐,有点变味。国际先驱导报戛纳特派记者林晓轩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