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克·贝松的一席话可能是对上海国际电影节现状最好的评点:“这个电影节还很年轻,但年轻也是一种美丽。” 经过了前8届电影节的摸索,记者终于在今年电影节开幕红地毯结束时,听到同行乐观地说:“今年肯定不能说星光黯淡了,这再黯淡,那还有不黯淡的吗?” “有点国际电影节的样子了。”这是参加本届电影节报道的记者们集体的感受。 邀请到吕克·贝松担任金爵奖评审团主席,是今年电影节最大的进步。而吕克·贝松接受这一职务的理由很顺
理成章,因为这一次电影节提前了两年向他发出邀请。过去他以时间上无法配合拒绝其他电影节的理由不再成立。而且吕克·贝松也非常欣喜地认为,法国的戛纳电影节邀请了王家卫这个中国导演做评审团主席,上海的国际电影节邀请了他这个法国导演,是一次非常巧合的礼尚往来。 可见,大牌导演未必就不赏识这个中国唯一的A类电影节,只是他们缺乏对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认识,要知道,连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都在各处游说其他国家的电影明星加盟自己的电影节。“走出去”,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始努力,也需要继续努力的良好态势。 尽管不一定对走上星光大道的大牌明星们有第一时间的欢呼雀跃,但守候在红地毯旁的观众,只要听到现场主持人提及该名海外电影人的电影作品,就立刻用呼喊声表示尊敬。上海国际电影节还是培养起了相当一批忠实的沪上影迷,这从电影节每年票房收入呈递增的趋势也可见一斑。当然,票房的增长与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今年能够将柏林、戛纳、威尼斯等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引进”到大银幕上,也是密不可分。许多真正热爱电影的观众,购买盗版并非图便宜,而是唏嘘无法从大银幕上欣赏到自己钟爱的导演、演员的作品。而上海国际电影节拥有这样一个平台资源,如果合理加以利用,相信沪上观众会心甘情愿,把一年的电影消费集中在这一段时间内耗尽。 拿到上海国际电影节颁发的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李安的欣喜不亚于捧起奥斯卡小金人。尤其在感言最后,他由衷地吐露了一句:“谢谢你们把我当成中国电影的一分子。”似乎中国电影人的“归属感”,还得咱们自己给。这也给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另一个进步的方向———让中国的“国际电影节”成为电影人的期盼和梦想,甚至是创作的动力。让电影人以得到金爵奖为荣,上海国际电影节仍在路上。早报记者 刘嘉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