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疯狂的石头》专题 >正文

信息时报:“石头”们为什么在香港疯不起来?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08:24 信息时报

  在内地上映两个月之久的《疯狂的石头》(blog),目前票房已经达到2000万,而且引发全国性规模的热议,制造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一段传奇。无论从导演、主演的知名度上,还是制作费用,甚至宣传,都是一个奇迹。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电影反映了当下缤纷复杂的现实,尤其是其中兵和贼都出于焦虑和迷失的边缘,触动了观众那本来脆弱而敏感的心态,于是造就正版和盗版碟上市一个半月之后,电影院里仍然在高调上映的“奇迹”。

  但显然,从北京到广州的激扬,并不代表跨过香江之后依然如此。香港发行方根本就不看好《石头》在香港的票房,因此只安排了四家电影院上映,配上粤语后的《石头》在首周末只取得9万港元的票房,在众多好莱坞电影中绝对没有出头的机会。为什么在内地成为国民的心头所好,到了香港却是惨淡经营?回看最近十年的香港电影票房,内地导演也只有张艺谋能够收获较好的票房,其他导演基本水土不服,甚至香港拍摄内地主导的电影,比如徐克《七剑》同样平淡。CEPA之后,众多香港电影开始内地化,这些电影往往能够打开内地市场,但香港市场却多数失陷。内地市场和香港市场的不同步,已然成为不争的现实,也许只有周星驰除外。

  是什么导致内地电影在香港的水土不服?显然我们不能拿“香港是文化沙漠”来说事,内地的电影相对偏文艺一些,但也不至于高处不胜寒——事实上,内地电影除了类型片发展不如香港,城市背景的电影更是相差甚远。内地虽然每年出品200多部电影,但是票房超过千万以及引起关注的,也不过是二十来部,其中又有相当部分是与香港合作,于是能够被引进香港的内地电影,每年也不过十部或不到,而票房往往比较悲观,不但小制作的文艺电影如此,而且大制作的商业电影,多数也逃不过凄凉的命运。很显然,这是一个老问题,多年以来始终未解决,也很难解决,除非内地的经济发展到和香港仿佛的程度,而文明也同步进展。文化的影响,基本是高端向低端辐射,反向影响是很少的。正视这一点,有利于恰当的进出口,毕竟电影是精神食品。

  原因一:电影大环境早就萎缩

  当内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放电影市场的时候,香港电影市场已经从最辉煌的十年黄金岁月走出,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挤压之下,迅速地步入漫长的黄昏和黑夜之中。香港本土的电影业,只能凭借最优秀的几位导演和明星的支撑。基本上是每年一两部票房大收的电影,以《无间道》《少林足球》《功夫》为代表,内地电影从来就没有机会占据香港电影排行榜的前列,如果追溯从前,则是1950~60年代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近年来,内地电影在香港票房最好的电影是《英雄》,达到1450万港元,但此片其实除了导演和编剧,其他幕后功臣和主演几乎都是香港最杰出的人才,况且《英雄》号称是内地第一部动作大片。此后,内地导演在香港的票房每况愈下。

  香港电影人从1993年就在呼唤观众重新回到电影院,但是因为盗版和网络下载等各种原因,电影已经不是最主流的消费方式,八十年代的风光如今看来遥遥无期。除去盗版的普及之外,网络的任意下载造就了新新人类的观影习惯,而经常去电影院的观众看电影的序列则是:好莱坞、香港、日韩及内地。这是目前的格局,没有办法改变。

  原因二:文化差异是主因

  就好像全世界人都觉得德国人死板一点,法国人浪漫一点,英国人保守一些,美国人乐观一些,其实这都是一些“常识”,属于“知道分子”最乐于传播的观点,至于事实如何,具体到每个人身上怎样,大可以不去管。惯性看法是根深蒂固的,也是文化差异最明显的部分。香港人早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现代文明,享受了成熟的城市将近半个世纪,而内地目前仍然处于转型期,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当然拥有异常繁复的现实,存在就是合理的,只看各种社会阶层,事实上拥有了将近百年的不同形态。无论经济、文化、企业等等,都如横断山脉一般,从热带雨林到高寒气候,应有尽有。《疯狂的石头》之所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功之处就在于抓取了人生百态,而又不脱离现实。就是这种现实,阻碍了香港观众的理解,这超出了他们在现实中接触的可能性。即便在香港本地,仍然有导演超越多数香港人的想象,比如说从前的王家卫。宁浩和王家卫一样,都不可能和香港电影基本面的观众和解,不过是一向左走一往右行。

  原因三:配音削减个中意味

  香港各大院线的发行方,都遵从市场规律的召唤。香港人不喜欢听普通话配音,那么就把内地电影配上粤语。但是内地电影,又往往并非采用普通话发音,比如《寻枪》,比如《疯狂的石头》,尤其是后者,电影中的不同角色采用重庆话、唐山话、胶东话等不同的口音,使得电影充满了真实质感,而且说明重庆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城市。并且每一个方言,对于观众都带有过去的一种记忆,或许来自小品,或许承接谈话。方言是最能够宣泄人物内心的表达方式,方言具有还原人物真实情感最大可能的魔力。统一为粤语,失去了在场的感觉。最终类似自娱自乐的交流,是相当无效的对话。

  原因四:香港人眼里内地缺乏大明星

  香港电影一直是明星制,这也是商业电影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内地电影无从建立起明星制度,即便如赵薇最火的时候,与最大腕的演员姜文合作的《绿茶》《天地英雄》也同样没有卖座保障。随着第六代浮出水面后,也未能真正进入市场,市场和观众也没有接纳他们之后,内地事实上便只有三个卖座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纵使他们三个人进入香港市场,票房也很一般,仍然有很多内地制片公司试图在香港分一杯羹,但是却不要忽视香港观众的心态,在他们眼中,内地实在是缺乏大明星。内地电影在香港的最大问题,就是BIGSTAR的缺乏,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章子怡是一个例外,从《卧虎藏龙》开始,她就具有国际影星的身份。

  CEPA之后,香港电影在迎合内地市场。相对应的是,内地电影从来便没有迎合香港市场。香港市场过小,是一个原因。最重要的是,内地电影人没有找到香港观众情绪的出口。即便《疯狂的石头》在广东票房高企,也不能换算成同操粤语的香港观众能够体认其中的妙处,香港的社会有压力,但不是紧紧匍匐在最低层的浮躁和恍惚。对生活的不同感触,是香港观众和内地电影最大的矛盾。这种结构性矛盾的存在,隔膜和理解都是正常的。云飞扬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62,000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