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新版《红楼梦》专题 >正文

评论:海选,你拿什么让《红楼梦》灵魂附体?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18:24 新浪娱乐

  86电视版《红楼梦》,虽然首次运用电视语言临摹了这部古典名著,但由于没有同类产品做比照,所以占了“第一次”的先机。因此我怀疑,一些拿经典说事儿的人,其实,其经典的指向也并不是曹雪芹的原著,而是这部几十集的电视剧。

  在这段沸沸扬扬争议的日子里,究竟有谁真正关注过曹雪芹的《红楼梦》呢?大家更乐此不疲的是宝玉该男人演还是女人反串?黛玉的腰究竟要多细?宝钗的前任演员到底混
的有多惨?一时间,关于这部旷世巨著,大众虽然拥有了无限的话语权,但整体的言论氛围,却仿佛无法作到气定神闲,更鲜有主办方渴求的真知灼见。

  关于红楼,本人不负考证责任的记得,毛泽东好象说过这样一句活:不读五遍《红楼梦》,就不是真正的中国人。对它之所以印象深刻,其一,是可见毛泽东对红楼的钟爱程度;其二,觉得也是变相提醒,要做《红楼梦》的知己,不要先拿别人开刀,还是先从自己下手。

  我不认为看过一部电视剧就有资格做《红楼梦》的批评者。严格说,《红楼梦》的缘起是书而不是电视剧。那本“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的“石头记”,应该是所有演义“产品”的唯一考据。

  那个提醒主办方:海选,“千万别惊动曹雪芹”的人,好象连幽默的对象都没搞清楚。在我看来,海选,一定要叫醒曹雪芹。叫不醒就意味着失败。因为,除了他,还有谁能让〈红楼〉“灵魂附体”呢?

  没有人敢否认,《红楼梦》,绝对是集国学之大成者。没有足够的旧学修为,想看懂《红楼梦》都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就算看了,也不过是一个“像雾像雨又像风”的热闹罢了。全民海选,看似是在人海里找“众里寻她千百度”的那几张脸,其实是在最大范围里以最广泛的“国学”总动员,为《红楼梦》制造一次“灵魂附体”的机会。

  “文化大革命”,是国人国学功底的一场自然灾害,其受灾程度也是史无先例的。究竟有多少人看过三遍以上《红楼梦》这部书,还真不好估量。所以,海选的第一个程序必须是全民熟读《红楼梦》原著。这是无形中派生出来的前提条件,已经超出了一个电视节目所要承载的使命。当这种梦想照进现实,它所激发出的重修旧学的现象与能量,将是海选红楼中的第一道社会奇观。

  所以说,看似盛况空前的红楼盛宴,其实是一次沉甸甸的旧学赶考!

  首先要考的是主办者:叫醒曹雪芹,你得拿出足够的真诚和非常的本事,你得让他听得见你,听得懂你。你懂他,是他懂你的前提。

  然后是考参与者:不管你是等待被选的还是准备选别人的,都要过曹先生的这道关。曹雪芹的灵魂有声有色的集结在红楼所有的人和物上,你没有读过他就没办法看到他,你读不懂他就没有机会来真正赴这场红楼之约。也不会有眼力认出谁是“宝玉”,谁是“黛玉”……

  选择什么样的人来扮演“宝黛钗”,其实是只能意会的事情。只有你心中明确了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你才会有资本去发现现实里谁是他们。这个过程不是一部电视剧就能解决的。如果没有原著的支撑,你的选择将会魂不附体。

  海选,国学,《红楼梦》……

  混合了太多的梦幻和奢望,如一缕游丝般漂浮的普尔香?似是而非的三十年、百年瞬间一泡……像真水无香也似繁华偶遇,一抹清淡的俘获,是梦里梦外魂待附体的〈红楼〉。 宫晶珠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660,000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