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评论:黑泽明八年祭 电影中的英雄注定孤独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0月23日11:27 信息时报
评论:黑泽明八年祭电影中的英雄注定孤独

《梦》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评论:黑泽明八年祭电影中的英雄注定孤独
《乱》

评论:黑泽明八年祭电影中的英雄注定孤独
《罗生门》

评论:黑泽明八年祭电影中的英雄注定孤独
《姿三四郎》

  9月底,香港资料馆举行的“大师黑泽明逝世八周年座谈会”。导演杜琪峰徐克在会上表达了他们对大师的崇敬之情。我们也借此机会,重新回到黑泽明的电影世界。

  导演谈黑泽明

  有些导演,由始至终只会拍一种电影;但也有些导演,他们在拍摄过程不断寻求创新与突破,甚至不断改造自己,随着年月与人生经验的改造,很顺理成章的,黑泽明就是这样的一位导演。谁知道呢?许是有一天你看到一张纸在你面前飘过,你突然像得到启发,之后,你会有一些很不一样的想法,电影就是要表达这种很人性的东西,是启发性的,不论最终的成就怎样,我相信,首先要刺激到自己。——杜琪峰

  电影最重要是它能否正接地touch(触摸)到你的心灵,黑泽明电影里的人物,大部份是悲观生命里的积极者,他们的价值观从来不会被现实的社会污染,当中的人物不时为更崇高的理想作出牺牲,令人伤感,但始终维护着人类的希望,是一种有份量的影响。

  今时今日虽然再无战乱,观众再看黑泽明的电影时也许会有不同的体会与领略,但我相信,观众看的时候总有反应,与黑泽明的电影产生关系,相反,现在太多电影是堆砌而成,我以为创作人理应通过像这种激烈的内心震荡,才可以产生这些感觉。——徐克

  黑泽明的电影世界

  从1943年的《姿三四郎》开始,黑泽明的电影世界中就有了英雄。一个符合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英雄形象,在乱世中,他将如何符合黑泽明对生活的期待。

  直到1965年的《红胡子》,这二十年间,黑泽明对英雄的期待都放在个人决断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中。这种乱世中的人道主义,是一种近似贵族化的武士精神,同时也是少数人所拥有的勇气和力量,所以,黑泽明电影中的英雄,就注定了孤独。

  因此“何为英雄?”与“英雄的出路”,就成为黑泽明电影的基调。黑泽民同时用现代剧与历史剧在20年的电影中探讨。

  1950年的《罗生门》轰动世界,黑泽明成为世界知名的大导演。电影背景是在充满战乱饥荒的时代,人与人之间自私自利的伤害,人们再也无法彼此信任。黑泽民透过对白道出:“这比战乱饥荒还恐怖”。

  剧情述及一个凶杀案发生,四名当事人纷纷为了遮掩自己的软弱而说出漫天大谎。在这样的乱世下,多半的人选择玩世不恭、或自私到了无情无义,而黑泽民却选择一个也曾为了钱说谎的樵夫,道出乱世下的英雄定义:樵夫决定原谅自己与他人的软弱,在艰难时局贫困生活下,捡回被人抛弃的婴孩好好抚养。这种决定,当然不是容易的,但却是英雄的必然决定。因此樵夫注定孤寂。电影结尾,他一人抱着婴孩走出罗生门。

  黑泽明是要让《罗生门》中竹薮这个意象,象征“人心”这个迷宫。

  1952年的《生之欲》,黑泽民将人放到了面对死亡之刻。得知自己罹患癌症末期的主角,从浑浑噩噩的痛苦过渡到想尽情玩乐、想寻找青春的种种挣扎,最终产生一种自觉:“好好在生命末期作点有意义的事。”于是他为了一群妇女孩子,与公家机关的官僚结构对抗。整个过程中,黑泽民屡屡强调着这种面对死亡产生的自觉,需要极强的意志力、也面临无法挽救的孤寂。

  但是,在战后的日本,一个混乱并不安的时代,黑泽明所演绎的英雄和他的自觉与意志力多少让人无法信服。即便有英雄,但乱世中英雄就算坚持一生,能对乱局有多大的影响力?

  这段时间的黑泽明显然也不能说服自己,心存疑虑。表现在他的电影中,剧尾总有点说服力不够,略嫌草率,在观众的纳闷与隐隐不安中,结束电影。

  这种漏洞,到了电影《天堂与地狱》就更加明显。发生一个绑票案,营救一个孩子的过程中,从商人之妻、人,到警察、新闻界、甚至老百姓,全都如此单纯的维护着正义。商人更是为人道营救,完全牺牲了自己的前途,让自己从零重新开始。观众都立即可以辨明,这种“集体英雄”是一个神话,是不可能的。观众难免在心中道出:“这只是电影!”真实状况是,舍己者是傻瓜。将只有他被牺牲,将没有人同情他。

  两年后的《红胡子》,英雄形象更加离奇了。背景完全抽象化,远离任何时代、社会背景,变成是在任何时空都可以发生的一家医院里。主角“红胡子”,不仅济助贫困、力抗恶势力(如妓女院),甚至有十分厉害的武功,可以一人打败十数人。这完全象华人电影中对“武侠神话”。

  黑泽明至此,已经无法再演绎他的乱世英雄。英雄不仅在道德上、也在能力上,必须彻底的完人化、神话化,否则无法改变大局。

  1970,黑泽明的电影发生了重大转折,几乎可以说是颠覆所有自己的过去。1970年拍摄的《电车狂》,已开始出现悲戚之音。讲述了贫民窟里的点点滴滴生活。没有出路、没有未来,过一天算一天,只有智能不足的孩子最快乐。

  如果说这部电影中还有英雄,大概就是那位颇有禅意的智慧老者。老者在整部电影着墨不多,但却是黑泽民后来由“英雄”走向“隐世智者”的转折伏笔。

  拍完《电车狂》,关心乱世英雄的黑泽民割腕自杀,获救。

  从此黑泽民电影的基调改变了。他笔下人物越来越少出现那种积极入世的说服意愿,越来越多“避世无欲、随遇而安”的禅意,也刻意着力刻划积极入世的英雄的无力与悲凉。意志力、决断,都在剧情中自身证明为荒谬。或者可以这么说,1970年后,黑泽民要的是充满禅意的智者,而非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意志决断人道主义英雄。

  接下来是两部震撼世界影坛的历史剧。

  《影武者》表达的是“武士不再”的悲凉。当武士只剩下影子,就算有作英雄的意愿,也是大势已去。影子只能追逐英雄死亡的认同足迹,让自己无声无息的牺牲,没人纪念、毫无意义的消逝于必败之战里。

  《乱》更企图说明,乱世下坚持作英雄的荒谬。疯子才是乱世中最幸福的人。越是想坚持义理与真诚,越是饱经离乱痛苦、甚至死的荒谬。

  终此一生探讨英雄形象、探讨这时代的武士精神的黑泽民,此后部部电影都在反叛自己最初的信念。

  从着意描述意志决断、人道精神并孤寂,到最终着意描述悲凉无力与疯狂。乱世仍旧是乱世。混乱的世界根本不会改变,英雄不过是在自我虚耗。乱世中,隐世智者之禅意才有安宁。这就是电影《梦》的主题。梦,指斥人背叛自然、人制造战争,人唯一的出路,只剩下寻访梦中的桃花源——水车村。

  1990年,拍完了《梦》,也到黑泽明生命的末尾。他一生追求人道,探索人心,最终却只能在企图平衡自己内心的努力中,结束黑泽明的电影世界。

  撰文:LUAN

  -作品年表

  姿三四郎 1943

  美的寻求 1944

  踩虎尾的男人(1945年完成被禁演,1952年首映)

  创造明天的一群 1946

  我于青春无悔 1946

  那个辉煌的星期天 1947

  酩酊天使 1948

  静静的决斗 1949

  野犬 1949 丑闻 1950

  罗生门 (1950威尼斯影展金狮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白痴 1951 生之欲 1952

  七武士 1954 生物的记录 1955

  蜘蛛巢城 1957 深渊 1957

  战国英豪 1958

  懒夫睡汉 1960

  大镖客 1961 大剑客 1962

  天国与地狱 1963

  红胡子 1965

  电车狂 1970

  德苏乌扎拉 (1975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影武者 (1980坎城影展金棕榈奖)

  乱 1985 梦 1990

  八月狂想曲 1991

  一代鲜师 199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