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新版《红楼梦》专题 >正文

谭飞:看红楼海选盛况谈民族文化传承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1月28日14:59 新浪娱乐

  近日,被称为2006年最大规模主流文化事件的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演员海选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据报道,全国总共报名选手超过25万,全国九大赛区已于近期先后开始海选,最受关注,集中最多表演新秀的北京赛区也于11月8日正式在大观园开始了激烈角逐。头天,有2500名参赛者,第二天参赛者则超过3000人,可谓“盛况空前”。

  饶有意思的是,在主办方宣布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将通过“海选”的方式选出部
分演员时,引起了不小质疑。除了质疑这种模式的公正性、可操作性外,有一种舆论甚至认为,由于现在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丰富,不可能有很多年轻人对<红楼梦>这种传统名著感兴趣。当新闻媒体报道了《红楼梦》海选报名盛况之后,又有舆论认为,报名人数是一回事,真正参加比赛的人数又是一回事。从全国各赛区反馈回的情况看,不能说所有报名选手都参加了初赛,但大部分人都参加了,这充分说明:担心《红楼梦》这一古典文学名著吸引不了年轻人是一种“杞人忧天”。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年轻人对《红楼梦》的了解程度”表现出极大的“不信任”。笔者曾经参与过一个有学者、《红楼梦》报名选手等参加的电视节目的录制。过程中,有学者甚至语带轻蔑地考一位报名选手:“小伙子,你能说出‘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吗?”他的考题明显透露出对年轻人的极度不信任,因为,谁都知道李白的这首诗小学教材就应该学过。这种“不信任”还表现在部分舆论对海选出来的年轻人能否演好《红楼梦》里面的角色存在极大的疑虑。许多人比较武断地认为,大部分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青年完全没有看过《红楼梦》原著,完全没有任何古典文学修养,因此,由他们选出的代表来主演《红楼梦》,只会砸了这块金字招牌。

  数据很能说明问题。据笔者了解,此次,60%的《红楼梦》报名选手都有大学文凭,另外还有5%的在校大学生。这样的比例反映新版《红楼梦》海选选手总体的文化含量并不低。更为重要的是,对一些文化程度稍低,可能以前从来没有看过《红楼梦》原著的报名选手,此次海选的过程不啻为他们学习、了解、熟悉《红楼梦》的过程。《红楼梦》无疑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通过海选,通过不断的宣传、介绍,让更多的年轻人对这一文化瑰宝产生兴趣,这样的意义不压于拍摄出一部受到广大观众喜爱的电视作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发扬光大中华文化,不仅是老一辈的心愿,也是年轻一代的正确选择。当部分舆论对当代青年的审美取向以及整个社会文化娱乐生态忧心忡忡的时候,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海选盛况对这一“忧虑”作出了明确而响亮的回答:“民族的东西是世界的!民族的东西也是青年的!请相信青年一代的审美观、判断力,也请相信传统文化依然茁壮的生命力。”

  有序的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课题之一。在这方面,新版《红楼梦》海选作出了有意义的探索,也得到了相当热烈的反应,引起巨大反响。当看到北京大观园海选现场白发苍苍的红学家,学贯中西的中年学者,手持《红楼梦》相关书籍或记诵或掩卷沉思的青年选手时,笔者觉得这是一幅多么和谐、有序的动人画卷。传承民族文化,从《红楼梦》受关注、欢迎这一侧面看,并不是“困难重重,诱惑太多,无法实现”。只要选择好传播方式,选择适当的载体,辅之以正确的推广方向,就一定能获得各方满意的效果。谭飞/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220,000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