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专题 >正文

张敬伟:《大国崛起》的大众启蒙缺陷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17:10 深圳商报

  央视刚播完的12集纪录片《大国崛起》,好似一部跨越时空的“历史教学片”,使国人将公元1500年以来世界九个主要大国发展史进行了一次集体学习。从播出后的评价和反应看,关注者多为精英人士,评价的基调也都在学术和文化层次。据央视索福瑞公布的数据,《大国崛起》与平时该时段的《经济半小时》收视率相似,在央视算中游。

  虽然,对于这类涉及宏大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题材的纪录片,本身即带有窄众
的特点。不过,考虑到这部片子的教化意义,制作方以清高的眼眸仅仅锁定精英观众是没有意义的。在中国社会转型、公众渴望集体文化启蒙的多元语境下,这部片子忽视了草根阶层这个庞大的观众群,不能不说是一大瑕疵。

  笔者不想对500年来的这九个强国的兴衰成败进行具体的评判,但500年的历史完全可以通过艺术的浓缩和巧妙制作将其变得更有趣味,更符合大众的文化趣味。何况,央视“

百家讲坛”已经做了有益的尝试,易中天解读的“汉代风云人物”和“品三国”、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解读的都是几百年的历史。正是这种顺应民意的大众启蒙,满足了大众的文化饥渴,启蒙了民心民智,使得以史为鉴成为普遍意义。500年的“大国崛起史”本也可以采取如此轻松和通俗的模式传递给大众,可惜公众看到的却是一部太过理性的纪录片。

  该片将欧洲七国、美国和日本的历史真实进行客观的描摹和剪辑,虽然制作方借用了电视光影的三原色变幻和现代科技将那些历史情景动态再现,但很多观众还不能在短短50分钟中深刻领会片中意思。而一些历史人物的名言和数据支持,只不过为片子增添了学术论证的严密,对普通观众而言,远不如易中天式诙谐的语言论定来得生动形象。深沉的解说词,更没有摆脱中国纪录片一贯的模式,虽然文辞隽永而且震撼,但是对于普通的观众而言,还是略显沉重、太过深刻甚至强人所难。毕竟,很多国人对九国历史,几乎是一片朦胧。在搞不懂复杂历史脉络的情境下,观众显然没有耐心聆听电视台精心准备的解说词,而会用遥控器轻易地摆脱这种深沉说教。

  有评论认为,《大国崛起》“所带来的那种将我们从庸庸碌碌的感性生活中挣脱出来的理性的尊严和活跃,却用一种媒介传播的‘质量’升华了媒介传播的‘数量’,用一种媒介传达的‘深度’置换了媒介传达的‘广度’,从而体现了媒介的理性影响力。”(12月1日《人民日报》)但在我看来,恰恰是这种“深度”的“理性”阻碍了其影响力传递至普通大众的乏力。而如何将政治家或学者对历史成败兴衰的感悟启蒙普通民众,唤醒民众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意识,恰恰是最重要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