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马季去世专题 >正文

相声大师马季辞世评说:他走后,洪水依然滔滔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02:45 北京娱乐信报

  

相声大师马季辞世评说:他走后,洪水依然滔滔
马季生前演出剧照

  相声并不会因为马季的过世而忽然焕发新春

  马季在中国相声史上的地位毫无疑问。他承上启下,一方面他拥有足够深厚的基本功,两位大师曾经为了争他做徒弟而差点打起架来;另一方面他开启了相声的电视时代。然
而无论如何,必须承认的是,相声正在衰落,同样因为新兴媒体的兴起,电视、网络让相声开始缺乏娱乐性。一些人一个时代的蜜糖,是另一些人另一个时代的砒霜。

  黄一鹤:马季心里总装着观众

  昨天下午,五届春晚总导演黄一鹤在电话里深情回忆了马季生前的点点滴滴。“1983年时候,马季先生已经五十岁了,可是他开会时候最认真,小伙子们开会经常坐不住,开半个小时会就要出去溜达一圈儿,但是马季先生就一直在那儿坐着,从不出去休息。”

  但是,最让黄一鹤感动的却是1984年春晚的一件事:“那年春晚,马季先生说的《宇宙牌香烟》非常受观欢迎。演出结束以后,演员们都集中去吃夜宵,可是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马季。我急匆匆跑到后台一看,马季正跟那儿接电话呢,我说你跟这儿接谁的电话呢?结果一听,他竟然拿着电话说单口相声呢。等电话打完了,我才知道,首钢的一位工人没来得及看春晚,他打电话给节目组,一定要听马季说相声。马季毫不犹豫地拿起电话,给那位工人说了一段儿长达十几分钟的单口相声。”黄导演说到此,又特别强调说:“马季心里装着观众,所以才能单独给一位首钢工人开个相声专场,这是对他与观众的血缘关系、对他人品的最好写照。”

  吴文科:他是歌颂相声大师

  作为相声艺术的研究者,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一直关注马季。吴文科表示,任何一个相声演员都是承上启下的,比如大师侯宝林等。但马季继承了传统相声中健康的部分,他的起点更高,而且在推陈出新方面,做得更为突出。“在‘启后’方面,他是新中国相声界承前启后的典型代表,他表现新生活的系列相声最有影响力,是歌颂类相声的代表人物。《打篮球》、《英雄小八路》等作品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

  “马季的口齿、节奏、包袱等掌握得都非常好,功力非常深厚。”吴文科如此评价。他表示,不仅在相声表演上,在相声理论建设方面,马季也做了很多思考。“他的一些文章、谈话表达了对一些低俗段子的痛心疾首。上次我们通电话的时候,他还表示要跟我坐下来好好谈谈。”

  吴文科表示,马季给相声界留下的遗产很多,比如对相声的热爱,比如对相声的推陈出新,比如对新人的提携。但他突然逝世,也造成了相声界的重大遗憾。

  信报记者王菲 张守刚

  十大笑星今安在

  1985年,吉林省曲艺协会组织票选出来了“十大笑星”;从此,“笑星”这个名词也随着马季、姜昆等人红遍大江南北,而当初这些红火的演员,现在有的已经去世,有的退出舞台,有的归于平淡,也有的还在为相声努力。

  -马季:当年以最高票数当选十大笑星之冠的马季,于昨日心脏病突发撒手人寰。

  -姜昆:除了相声演员的身份之外,他还于1998年触网创建了昆朋网城,并于2004年担任了中国文联曲艺家协会的党组书记。不过1991年《着急》中“老急”之后的姜昆,就很少再有什么有影响力的段子。

  -李文华:1985年,李文华因喉癌做了全喉切除手术,再也说不了相声了。现在,李文华已经近八十高龄,在家里看看书、听听广播,专心致志地陪伴老伴过家居生活。

  -赵炎:1987年,赵炎与师傅马季等人搭档的群口相声《五官争功》让人印象深刻。近几年,由于身体的关系,赵炎已经很少登台了。

  -侯耀文:很多年没有消息的侯耀文,却因为郭德纲(blog)再火了一把。作为郭德纲惟一的师傅,今年他与郭德纲一起率中国铁路文工团说唱团进行巡演,但新闻报道中已经名列郭德纲之后。

  -石富宽:很有趣,郭德纲的师傅是侯耀文,郭德纲搭档于谦的师傅则是侯耀文的搭档石富宽。除了春晚和剧场演出外,石富宽这个名字也已经远离人们视线许久。

  -高英培:高英培老爷子已经于2002年2月14日去世。由于中风,晚年他只能瘫坐在轮椅上。

  -郝爱民:现在他在CCTV上偶尔露次脸,也是在群口相声中跑跑龙套。某次采访中,郝爱民表示,“现在我对相声艺术的理解有些模糊”。

  -师胜杰:“郝市长”师胜杰当年是十大笑星中惟一一个北京以外的笑星。2004年春晚,师胜杰的相声《今天我上镜》被认为“格调不够高雅”,临直播前被毙。此后连春晚的相关新闻里都找不到师胜杰的名字。

  -常宝华:常宝华是“常氏相声”的第二代传人,曾和马季同时成为中国曲艺牡丹奖首批获奖者。日前的春晚三审,常宝华与新搭档奇志的相声《我要红了》影射今年娱乐圈炒作和“潜规则”,颇得好评。

  叶清漪

  衰落的何止是相声

  在马季先生逝世的这一晚,我们来讨论如今相声发展的种种问题,并没有不敬的意思。他的朋友回忆他,逝世前与他见面,多年好友甚至没有时间拉拉家常,而是话题直奔相声界现状。对于相声如此热情的马季,我们相信他不会赞同路易十六的名言:“我死后,哪管洪水滔滔”。事实上,相声不会因为马季的过世而突然焕发起新春,而那些底下并不怎么和睦的演员,也不会因为统统参加了一个葬礼而突然齐心协力起来。他走后,洪水依然滔滔。

  在如今一片“相声应该回归剧场”的叫声里,想起马季的走红,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马季的的确确是电视相声的受益者。电视从正面意义上说,曾经起到推动相声传播的作用,让相声跨过了长江,并且造出了一批红遍大江南北的笑星,马季正是其中之一。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电视相声却是对相声的一种背离,在剧场,演出不一定全是语言,肢体动作也是出彩的地方,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停顿都可以出彩。但电视则对时间有着苛刻的限制,你等不及观众领会这个段子,就要急冲冲抛出下一个。电视曾经对相声是一种促进,然而在今天,电视相声竟显得单调平面起来。

  一点都不好笑,这可能是新一代观众如今对相声最大的抱怨。虽然严格说来,相声在解放后就不可避免地衰落了,尤其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小品的出现以及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相声的衰落就更是不可避免了。而互联网的出现和通信技术的飞跃,更是加速了这一过程。一个搞笑短信,一个晚上可以传遍中国,一个段子,可能一天就引来几十万点击。一个说了几十年的段子,要怎样的演员才能说出新鲜感?

  甚至,愿意去做相声演员的也越来越少。相声演员的培养是个长期又艰辛的过程,旧社会都是底层的人才去做这个求生计,那些人为了生活走南闯北卖艺求生,离大众的生活要比后来近很多——后来,相声演员们都变成了相声艺术家们,虽然本意或许是为了尊重相声,结果却是造成相声演员们和生活的割裂。

  其实,衰落的何止相声呢?甚至有了互联网,电视的收视率都在下降,我们每天接受的信息量,比十多年前高几十倍,相声这样古老的取乐方式,怎样才能和电视、互联网、大片、酒吧、迪厅来争长短呢?难道有一天,相声也会上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单,需要非常非常小心翼翼,才能让它生存下去?

  叶清漪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82,000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