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娱乐专题搜索:
影音娱乐

毕成功:《父辈的旗帜》自伤自省的战争史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0日15:15 新浪娱乐
毕成功:《父辈的旗帜》自伤自省的战争史诗

《父辈的旗帜》:自伤自省倾向严重的老克,此番拷问的对象是祖国

毕成功:《父辈的旗帜》自伤自省的战争史诗
《父辈的旗帜》:导演的语境自始至终凌空俯瞰

毕成功:《父辈的旗帜》自伤自省的战争史诗
《父辈的旗帜》:登陆一幕在战争电影中登峰造极

毕成功:《父辈的旗帜》自伤自省的战争史诗
《父辈的旗帜》:庆功大典也被处理得如此低调而压抑

  小毕的个人评分:A-

  战争电影浩瀚如繁星,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却独一无二。对“善恶”、“敌我”二元公式的反感不屑溢于言表,但直白的抗拒并未使“规避传统”上升到刻意之境。一方面,伊斯特伍德的“暗”再次发挥至极;另一方面,从无法轻易立足的异乎寻常的视角切入,以“自伤自省”的态度审视战争,成为《父辈的旗帜》的标签。

  首先说说自伤自省。

  折钵山顶竖旗的“英雄”的凯旋背后,有着比血肉横飞的残虐战争更严酷的隐情。照片上的六人三故三存:较之俱往矣的逝者,因激发爱国心与鼓舞战争士气的宣传道具,而瞬间享受顶礼膜拜的“偶像”们,经历更加复杂。与其说是时势,不如讲是政治,英雄可以轻易缔造。想必震动全美的“杰西卡·林奇事件”亦为伊斯特伍德带来相当的灵感——眼见未必为实,这正是国家机器“宏观调控”的可怕。

  况且,彼时的大环境不似如今网络肆虐,更方便运作,因而更难辨识情报的真伪。别有用心地塑造偶像的“用人朝前”,一时荣耀后就此别过的“始乱终弃”,个中滋味惟独当事人自己清楚。有人乐于接受功名,有人因虚伪的歌颂背负起沉重的罪恶感,有人虽心存疑问仍默不做声地执行任务。三人三面的设定略嫌戏剧化,可惜碍于史实事迹别无他法。

  伊斯特伍德的高明正在于此。一般来说,通篇流露出反感情绪的作品,往往以无法承受“英雄”称谓的战争动员宣传的“受害者”为主人公,即亚当·比奇的角色。欣慰的是,伊斯特伍德明确谢绝老套,而将主观视点赋予——尽管同样苦恼、但还是接受政府“运作”的意味深长的人物(雷恩·菲利普以诚恳、平实的演技,胜任了这个极难把握的角色)。虽说原著如此、保罗·哈吉斯的改编剧本如此,可是,能勇敢抛弃高亢抒发情感的电影兴奋点,选择对“战情+政情”表里两方的真实进行隐忍旁观——这等冷静从容的凌世俯视感,试问如今的好莱坞又有几人具备?

  “严于律己”四字赠与伊斯特伍德毫不为过。即使没有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就没有祖国的今天,在获悉真相后,依旧无法抹杀对政治的不安与不满——而造就这种政治行为的战争本身的恐怖,已无须借助更多的爆炸和尸骨,伴随主人公的审视、思索,不言自明。于是,在读解导演沉敛的自省与无言的反战的过程中,三人三面设定的“刻意”,可以谅解。

  再来看老克招牌式的“暗”。

  无论早些年的《不可饶恕》,还是两部奥斯卡级近作,均将黑色调自在铺展;“硫磺岛二部曲”则稍浅于《神秘河》的“暗蓝”、《百万宝贝》的“浓黑”,呈现兵器的“铁”与岩石的“灰”。其实,从演员阵容已能窥知端倪,星光淡泊到无以复加后(可怜唯一有点票房号召力的保罗·沃克……),牺牲大量商业价值换来的“暗”属性,更增强作品的写实气息。当然,代价同样沉重:期待既定“战争史诗”的观众群失望,导致票房不振(雷恩·菲利普批腿离婚的八卦报道,则堪称隐性的负面因素……)。

  言归正传,上述闲话毫无贬低本片精彩的战争描写的意思。《父》登陆场面的震撼力,足以匹敌制片人斯皮尔伯格大师曾经的杰作《拯救大兵瑞恩》。次第倒地的中弹士兵、躯体上无情摇曳的火苗、连天交响的悲鸣与怒号……,展示着人间地狱的凄绝惨烈;几近褪色的映像、毛骨悚然的画面、诡异不稳的镜头位移……,捕捉到战争的真实味道。

  相比鲜血淋漓的《拯救大兵瑞恩》,《父辈的旗帜》别样的高明在于登陆戏几乎不见敌兵踪影的特质。埋伏在地下战壕的日军,从岩隙间伸出枪口的狙击手法,宛如忍者与周围环境同化一般神出鬼没,让美军迷失于来路不明的枪林弹雨,甚至比《细细的红线》里忽隐忽现的景象更令人脊背发凉。炮击之后面不改色的漆黑岩壁,远比成群的巨大军舰面目狰狞——被看不见的敌人持续重创而无从反击,可谓战栗的根源。

  由是,反战情绪一分为二,漂浮的无奈下面沉潜着恐惧。伊斯特伍德并不想指责什么,仅仅在为义无反顾、誓死卫国的父辈们献上真切敬意的同时,对将其无情翻弄的政府表现出巨大的失望(连亲自执笔的配乐,也处处投射悲凉……)——但在危急存亡之际又能怎样?只是从战场上生还的人心照不宣,“真正的士兵绝口不提战争”。毕成功(blog)/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