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评论:国产动画片,怎么打才好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0日02:30 新京报

  动画片中是否可以有暴力场面,动画片暴力场面应该如何处理,在我国确实成为一个关乎少年儿童茁壮成长的关键议题。我国动画制作的优秀传统,从未将暴力上升为一个外在的关注点,国产动画总是有能力将暴力的负面影响化为最低。我们只需举几个国产代表性动画片,即可管窥国产动画总体上的良性价值观。

  

评论:国产动画片,怎么打才好看?

  《大闹天宫》中本来饱含暴力色彩的打斗场面,在富有中国情趣的曲线化造型和宏大京剧锣鼓声中,成为一种线条和色彩舞蹈。

  

评论:国产动画片,怎么打才好看?

  《葫芦兄弟》的剧情因为动画角色的低龄化被观众理解为童趣而非暴力和色情。

  

评论:国产动画片,怎么打才好看?

  《哪吒闹海》将暴力刻画完全与京剧音乐和剪辑融为一体。

  《大闹天宫》(1964)

  动画片《大闹天宫》的剧情取自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至第七回的内容,但在孙悟空得到“齐天大圣”称号回归花果山快活逍遥处便戛然而止。正是美猴王生命中最为率性自由、叛逆天性最为挥洒放肆的时光。这一高度压缩的段落因其精神主旨的自成一体使其完全独立成章。从花果山回归花果山,从快活逍遥回归逍遥快活,提炼出美猴王藐视权威、自然洒脱的精神气质。其中大闹蟠桃宴和大战天兵天将的段落无疑成为最为畅快淋漓的情节中心。

  《大闹天宫》40年前尊享多项国际大奖,又于2004年发行40周年纪念版DVD,足以证明它在影迷、动漫迷心目中不可逾越的经典地位。而这种地位,除了《西游记》提供的良好剧作基础外,全凭导演、美术设计、动画设计等对经典的二次创作所确立。其本来饱含暴力色彩的打斗场面,在富有中国情趣的曲线化造型、曲线式动作和宏大京剧锣鼓声中,成为一种线条和色彩舞蹈,继承了京剧中的武打舞蹈化程式化传统,消解了暴力的残酷和血腥,令暴力段落演化成富有韵律和节奏的审美段落,使动画片脱离了幼儿宣教或单纯娱乐层面,达到了人物性格、故事情境和造型语言的完美结合。

  这是一个暴力美术化舞蹈化的典型案例,堪称色彩和线条对暴力的东方审美化修正与升华。其剧情暴力成分呈现在银幕和屏幕时,内涵早已脱离杀伐快感而跃入心旷神怡的审美层面。

  《哪吒闹海》(1979)

  《哪吒闹海》取材于古典文学作品《封神演义》,描写了哪吒对鱼肉百姓却不降甘霖于天下的东海龙王的屡次斗争。除借用了故事原型外,《哪吒闹海》被编导赋予了更多当代人对神话的读解,使故事主题升华为对自由与公正的追求、对恶权的民间反抗。

  动画造型凝练传神、动作流畅飘逸,整部作品圆熟通达,几近完美。比之《大闹天宫》,其在意境上的经营有过之而无不及。

  观众绝不会对暴力场面略有微词,因为暴力刻画完全与京剧音乐和剪辑融为一体,形成极为愉悦身心的节奏之舞,并且懂得遮掩和虚化。抽龙王之子敖丙之筋的画面有可能很暴力,但小全景处理和背过身遮住细节的哪吒,使我们感受到的只是龙子身体抽动的曲线之美;白衣胜雪的哪吒在暴风雨中横剑自刎的一幕有可能很血腥,但转头处理、血液的象征性表现,以及浓厚的情绪、电影化的剪接,却使我们由衷感到悲从中来,深沉壮阔。

  所有的暴力都化为形式之美,且暴力表现程式化、假定化(同样来自京剧传统),假定性的暴力又高度统一于动人的内容,暴力的血腥特质便化为乌有。从幼齿之童到耄耋老人都对故事情境嗟叹不已,绝不会有人怀疑这种情节是对暴力的礼赞。

  《葫芦兄弟》(1985)

  13集系列动画《葫芦兄弟》描写了7个各具本领的葫芦娃如何打败蛇妖和蝎妖的过程,其主题在内核上几乎与《指环王》相同。即并非全能的个体或族群如能克服魅惑和内乱,联合一致,则每个个体或族群相对不足的特性和能量能够形成优势互补,几近完美,从而战胜人性之恶。

  如果按照一种先入为主的观点分析,这部动画片中便充斥着暴力甚至隐性情色。如蛇妖对葫芦娃宝剑劈头、葫芦娃对蛙兵蝠将的水淹火攻、斩断、洞穿等等;迷镜宫中裸体飞舞的蛇妖对葫芦娃的引诱几乎可以看作软性色情,而骷髅花几乎成为诱惑亚当夏娃犯下原罪的苹果的等价物。在这种魅惑下,二娃面色潮红心旌激荡,落入圈套,表现得像是一个成年人。其中还出现两次葫芦娃暴露下体镜头,一次为四娃主动宽衣解带撒尿浇男蝎妖(编导未敢让他浇女蛇妖),一次为蝎妖用尾勾勾下三娃裤子使其“野外露出”。

  而事实上以上种种,都因为动画角色的低龄化被观众理解为童趣而非色情,暴力场面也因动画本身早已预设的假定情境而消弭于观赏过程。相信任何观众对以上这种动画片施以弗洛伊德式心理分析的牵强附会都会嗤之以鼻,认为是过度思考和忧虑吧。

  ■域外视线

  国外动画不乏“暴力”场面

  即使拿一些典型的国外动画片来比较,我们也能够看到大量所谓“暴力”场面。如妇孺皆知的《米老鼠和唐老鸭》、《猫和老鼠》等。这类动画片以明显具有对立性的人物的相互攻击、设计“陷害”等情节制造娱乐效果。两片中的老鼠都是施“害”方,唐老鸭和猫则是受“害”方。按照保守人士的观点,几乎每一集中的“暴力”场面都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

  从儿童、少年至成人的观众,没有任何人对此提出非议,相反却津津乐道于反面角色出丑带来的“笑”果。动画片的假定性使这类画面既符合物理常识,又并不挑战人类心理承受底线,这种二维空间无限变化的天然优势,使所谓“暴力”场面完全脱离了暴力的本来意义,成为一种动画人发挥想象力、展示智慧的绝佳平台。

  可见,主流动画片中的“暴力”,从未成为一种血腥残忍的实景展览,却承载了惩恶扬善、服务主题的作用。如果国产动画的“暴力”引人不快,更多的是家长对子女年龄与判断能力之间落差的担忧,这个问题,毋宁说是动画分级制的缺席造成的。只有建立科学分级制和逐步健全播放体制,动画片才能真正做到“幼吾幼,少吾少,长吾长”。 邹波、刘玮、解宏乾、康沛、李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