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在黛玉与妙真之间商人陈晓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0日02:30  新京报

  长春百国兴隆寺,这个连绝大多数当地人都没听过的寺庙,在大年初六那天“一夜成名”。

  与它一同“成名”的,还有北京世邦广告公司、《中国科技财富》杂志、净空法师、安徽实际寺等等……这一切,都因一个叫“陈晓旭”的女子而起。以前,她是《红楼梦》中的“黛玉”,是世邦公司的“陈总”;现在,她是寺里的妙真法师。

  从1987的“黛玉”到2007年的“妙真”,陈晓旭经历了20年。这20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试图还原一个作为商人的陈晓旭。

评论:在黛玉与妙真之间商人陈晓旭
陈晓旭的公司“世邦广告”门前上书“南无阿弥陀佛”。

评论:在黛玉与妙真之间商人陈晓旭
1987年,陈晓旭因为主演《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而一举成名,在这之后她开始了多年的经商生涯。

评论:在黛玉与妙真之间商人陈晓旭
2007年,远离演艺圈多年的陈晓旭在长春百国兴隆寺出家,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评论:在黛玉与妙真之间商人陈晓旭
一夜之间,长春百国兴隆寺因陈晓旭而声名鹊起。

评论:在黛玉与妙真之间商人陈晓旭
陈晓旭与丈夫也是事业伙伴的郝彤已经相继出家

  1 缘起:事业变成“业障”

  3月4日,陈晓旭所在的世邦广告公司高层领导杨飞,撰写了“回忆陈总、郝总(注:陈晓旭丈夫郝彤,原担任世邦商贸公司董事长)两三事”的博客。“在今年1月与一个药品企业客户交流时,郝总告诉了我陈总染病的真相。我在当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去年5月,陈总就已经发现了病情,只不过对家人和员工隐瞒了这些。回忆这5个多月来,陈总始终神色自若,而郝总仍然忙于应酬业务,并未有明显迹象,能以平常心来保密这件事情,对常人来说太难了。”今年年初,陈晓旭从长春返京,此前她已在兴隆寺闭关修行了85天。春节前杨飞去看望她,对这样一幕记忆犹新:“她让家人给我们放了一首老歌《365里路》,说这些日子在寺庙里每日晨起必听,感慨交集。

  这首歌其实写的正是那些在寺庙里通过苦修、为苍生百姓祈福的出家人。

  我们、陈总郝总、及他们的家人都在大厅里静静听完这首歌,当时确实感觉别有意味,感觉陈总出家之心已然坚定。“和陈晓旭夫妇共事三年,同事兼好友的杨飞在陈晓旭出家前,仍积极为她寻找治病的方法。”我通过客户给他们提供了一些信息,但他们最终选择了由心转境,甚至放弃了医学治疗。“尽管不理解也不认同,但是他宁愿相信对于很多问题的处理,两人总有不寻常的智慧。”在佛教里,这是业障所致,他们多年修佛,已经看得很淡然了。“业障,佛学术语,浅白说是业力障碍了人们的灵性、智慧、德能、体能等。业障要是消除,人的能力就能恢复,在佛法里就叫正果了。在陈晓旭的师父净空法师眼里看来,要成佛,不是一边经商,一边念几年佛就能达到的,必须放下一切,秉持一心,念佛到最后,以无念代一念,达到最高境界。那么,在世人通俗的理解中,陈晓旭的”业障“,恐怕主要就是指她颇为成功的广告事业了。

  2 起步:开始并不是很艰难

  《红楼梦》之后,陈晓旭从鞍山市话剧团调到了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此后三年,陈晓旭独自在北京漂泊无事可做,多次面临搬家的窘境。上世纪80年代末流行出国热,陈晓旭在朋友的建议下,先去德国,想转签去美国。然而她在德国呆了三个月就回来了。“其实出国是很愚蠢的选择,我在异国他乡再怎么努力,到最后仍是缘木求鱼的结果,如同你在此地播下种子却期望到彼地去收获一样。”2005年接受《中国工商杂志》的采访时,陈晓旭这样评价自己当初的出国之举。但回国之后的陈晓旭,并不确定自己该做什么,直到1991年转入商界,“只是个偶然,说白了是为了生存。”1991年,有朋友向陈晓旭介绍了长城国际广告影视有限公司,她和著名画家、总经理崔森茂,两人一拍即合。26岁的陈晓旭立即组建了制作总部这个二级法人公司。这个由建设部主管的公司,总部设在北京鼎澳中心,下设8个部门,担负着各种专业的职能。陈晓旭所在的制作总部承担了广告策划、创意拍摄等工作,是公司的主要职能部门。那时,中国的股市刚刚起步,陈晓旭拿演出积攒的几万块钱跟着别人买原始股,没想到股票翻了好多倍,她成了“先富起来的人”,创业基金也由此而来。

  陈晓旭的创业经历并不像外界所想的那样历经艰难险阻。“说实话,开始并不是特别困难,公司接了一些小单的生意,很自然地就做起来了。那时中国的广告业也是刚刚起步,公司不是很多,也不专业,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如果放到现在,简直不可想象。”搭着“时机好”的顺风车,从1991年到1993年,“长城”稳步发展。那两年在央视播出的舒心口服液、神龙肝保液、口子酒等广告,都是当时陈晓旭的班子所做。很快,陈晓旭被晋升为副总经理,成为公司决策层里的惟一女性。

  “陈晓旭是一个非常理智的人,有着超乎寻常的工作癖。对自己、对员工,要求都很高,是个做事追求完美的人。”陈晓旭多年好友赵先生这样评价当年的陈晓旭。1993年陈晓旭还不到30岁,但已具备职业女性的沉稳和干练。

  虽然“林黛玉”让陈晓旭挖到了第一桶金,但陈晓旭很清楚“林黛玉”和经商的关系。“理性的人决不会因为你是‘林黛玉’就多给你一单生意。如果真有人为了这个找上门来要做生意,我还信不过他呢。

  我不认为有人因此喜欢跟我交往或者追捧我有任何意义。我希望做更实在的,有价值的事情。“除了做实事,陈晓旭从一开始就很注重企业文化的培养。作为经理她深知竞争的残酷性,但她觉得竞争应是在服务水平和技术上相抗衡,而不是靠败坏别人抬高自己,为此,她时时告诫自己的业务人员,不说同行坏话,让客户在比较中去感觉优劣,更不能做一锤子买卖。

  3 发家:营业额到了两亿

  然而公司的发展也并非从此一帆风顺,陈晓旭也遭遇了被她称之为“滑铁卢”的重大挫折。1994年,“长城”为一家企业投标垫款200万元。同年选择了多元化投资,代理德国洁具公司在中国的销售。由于赶上国家经济开始萎缩,“长城”遭遇重大挫折:客户解体,投资失败,公司陷入负债危机。也是在此刻,陈晓旭才深深认识到维系客户的重要性:“从演员的角色转到负责一个小企业,我不太懂怎样与客户礼尚往来进行感情沟通,甚至谈事情谈到吃饭时间也不请人家吃饭。到了1994年,国家经济不景气,我们失掉了一些客户,进入低潮,处于维持运转的状态,这完全是因为我自己的粗心大意。”在这个存亡关头,陈晓旭决定贷款经营。贷款的压力,迫使陈晓旭阅读从国外买来的一批经营管理书籍,她尝试着放弃多元化投资,改革广告公司内部结构,完善了17项客服程序与合同漏洞。这些现在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在当时的广告环境下,都足以成为广告管理学的经典教案。

  改革完成后,公司具备了初步的专业化服务流程,开始向全案代理公司转型,1995年,公司业绩突破4000万元,签约十多个中外品牌,银行贷款全部还清。在历练中,陈晓旭成功地实现了从业务经理向管理者的转型,“我第一次尝到了管理的甜头。我感到,广告公司的经营,会比广告创意更加有趣”。这一年,陈晓旭多年的诚心策略收到了重大回报,五粮液集团开始了与其长达11年的合作。1996年,陈晓旭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世邦广告公司,担任董事长,以后十年,世邦业绩每年以20%-30%的速度递增,世邦名下的商贸、文化等子公司也相继成立。

  1998年,陈晓旭的世邦广告代理着五粮液、五粮春、报喜鸟、罗蒙等一系列中国著名品牌,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影响力。而此时,国际4A广告公司正以全新的服务理念和扩张速度,进军内地市场。而具有一定实力的本土客户也对4A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陈晓旭领导了世邦的改革。在3个月内,世邦调整了组织结构,引入了一批来自国际4A公司的港台员工,他们带着半生不熟的大陆话和一套成熟的运作理念,让世邦的客户和老员工感受到了全新的服务方式和广告流程。4A式改革,为世邦迅速带来了更多的广告片制作。然而,一个月后,这些广告片都被陆续驳回。客户反映,创意不本土,效果不理想。有些经销商和消费者甚至看不懂。这期间,陈晓旭带领公司人员逐一拜访了自己的客户,客户的经销商以及终端消费者与他们诚意沟通。在经过冷静思考后,陈晓旭逐步理清了自己的思路,“我们不会比企业更懂得本土市场,但是,我们一定要比4A更懂得本土企业。”这一年,世邦开始了内部员工的4A教学培训与中国佛家文化学习,并开始建立针对中国酒水行业的专业调研数据库。此次整改后,世邦营业额开始冲入亿元大关,一些移情4A的本土客户又回到了世邦的怀抱。2006年,世邦旗下高端传媒和口碑传媒诞生,公司在传统广告外有了全新的盈利模式,并带来显著效益,营业额已突破两亿。

  4 学佛:慢慢淡出商圈

  然而,事业上的成功,并没有让陈晓旭感到快乐。疑惑多年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她。起初,因为生存和事业心,整天忙于工作的陈晓旭没有时间去思考其他问题。待当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这些问题卷土重来。“我曾经很专注于财富的积累,身为家中长女,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家人过更好的生活,在那段时间里,我不断为他们创造更舒适的家,一次次搬到更大更美的房子里。还送精美的礼物给他们。后来,我发现物欲的增长并没有给我和家人带来真正的快乐。我变得越发忙碌和烦躁,很少有时间和父母相处。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父亲母亲不知何时开始悄悄衰老,虚弱了,好像随时都有离开我的可能。而我给了他们什么呢?这一切他们又能带走什么呢?这种心痛使我从喧闹中安静下来。我开始想到:如果我的父母去世了,他们会去那里,我们还能见面吗?“1999年,陈晓旭因偶然的机遇信佛,印证了”从小到大自己对神秘事物的无限向往“的思想来源,从此开始寻找”我从哪里来“、”我来到世上的目的是什么“、”我要到哪里去“、”我经营事业的最终目的在哪儿“这些问题的答案。

  随着对佛学的深入了解,陈晓旭开始逐渐淡出商圈。据杨飞回忆,从2003年他进公司那年,郝彤就不止一次提到过出家修行,只不过他一直没有在意。从前年开始,两位领导有意淡出业务经营层面。去年,陈晓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广告这个行业,其实我不是特别喜欢,我的性格是喜欢一个人单独做一件事,而不用跟别人打交道。”如果说在创业初期的前几年,陈晓旭夫妇凭借诚信策略和实干精神站稳了脚跟,那么在1994年遭遇挫折公司业务急需拓展的时候,维系客户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公司每一个员工都懂得,除了对客户的专业服务外,一定要跟客户做朋友,搞好关系。”虽然对此有“很多的感悟和教训”,但是陈晓旭从来不和广告客户谈广告代理,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不会”。用陈晓旭的话说,她用佛教理论来指导员工们的为人处世,每个部门的总监各司其职。在闯荡近十年后,陈晓旭夫妇培养了一个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强势团队,两人转而注重在企业理念和文化上把握公司的方向。

  5 出家:从“黛玉”到“妙真”

  “信佛给自己带来利益,才是信对了。在积累财富方面,佛告诉我们有舍才有得。”2000年,郝彤在陈晓旭的影响下也开始学佛,二人逐渐将佛学思想贯彻在经营、生活、做人的方方面面。

  此后,陈晓旭夫妇经常一同参加各种佛界组织的活动,大力支持佛学教育事业,并出资550万翻修师父家乡的金刚寺。在拍摄佛教电视剧《了凡四训》后,陈晓旭和几位居士一起出资制作了佛经动画片《地藏经》和《佛说阿弥陀经》,目前《佛说阿弥陀经》动画片的前半部分已经完成,而在陈晓旭出家临行前,她还专程告知动画片公司,她和公司会继续支持动画片的制作。

  在陈晓旭的好友兼道友明月居士看来,陈晓旭夫妇根本不像“老板”。“我和他们交往5年多了,每次和他们聚会,都感觉到他们精神状态非常平静。他们充分相信自己的员工,完全放手让他们去做,反而他们是很闲的人。当老板当到了这个份儿上,才是真正的成功。”对于两人的关系,明月居士形容为“天生的绝妙一对”。

  “他俩少了谁,公司都走不到今天。陈晓旭经营理念先进、有内涵;郝彤做事有战略感,执行力很强。两个人都很有素养、谦和、能包容别人,一旦承诺做的事,必尽心尽力做好。”这种评价杨飞也深有同感:“虽然郝总、陈总都不是标准意义上的广告人,但是他们的水准确实比我见过的职业广告人高得太多。大广告来自内涵,小广告来自技巧,这就是我从郝总身上得到的职业体悟。郝总对陈总的感情、以及最后的选择,我真的想用一个当今很难用上的词:旷世奇缘。”尽管陈晓旭出家已过半月,郝彤也于前日在深圳精舍剃度,但目前网上的种种传闻让陈晓旭的好友赵先生深感气愤。“有很多人借这个事情出来说话,居然还有人说陈晓旭曾经自杀过。其实她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信佛多年,深知自杀是佛学大忌,这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在陈晓旭的贴吧里,粉丝们已不再讨论陈晓旭的出家原因,而是集中贴出了她出家前的图片、影音等各种资料,以此怀念那位消失在尘世中的“林妹妹”。“因为怕你在鲜艳的人群中把我迷失/所以我变得如此苍白柔弱/因为想对你低诉的话语太多太多/所以我只能静默/因为每一条苦涩的泉正在我的胸中婉转流成爱河/所以我的泪水也日渐干涸。”这首陈晓旭在15岁时写的小诗,连同那首让她步入红楼的《柳絮》(“我是一朵柳絮/长大在美丽的春天里/因为父母过早地把我遗弃/我便和春风结了知己”),被网友们视为经典。

  对大多数人而言,陈晓旭若干年后能否再出现并不重要,相反,由此事衍生出的“《红楼梦》的宿命悲剧”、“信仰的迷失”、“佛学价值”、“名人压力过大”、“成功商人范本”等话题,则成为世人的焦点谈资。一位版主号召人们将不舍、不解、遗憾、惋惜、敬仰等种种情感统统化为祝福,并就此撰写了一阕小词,引得众跟帖唏嘘感叹。“梦倚红楼飞云端,无缘续,绝心弦。又灌花田簇满园。笑看风雨,潮起潮落,一步一重天。搏击商海诚为先,薄利欲,重善缘。得悟真经思圣贤。心若明镜,淡入淡出,菩提在心间。” 勾伊娜/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