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投名状》VS《集结号》:圣诞档兄弟之争(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9日01:05  新浪娱乐
《投名状》VS《集结号》:圣诞档兄弟之争(图)

《投名状》海报

《投名状》VS《集结号》:圣诞档兄弟之争(图)

《集结号》海报

  每年的圣诞档,华语影坛都会有几部重量级大片上映,但回顾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近几年圣诞档的大片之争,其实并不是同等量级的——2005年圣诞档是一大带三小,《无极》(blog)老大,《如果爱》《情癫大圣》老二,《千里走单骑》老三;2006年圣诞档上演“双城记”,可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其中的级别差异,《满城尽带黄金甲(blog)》也意料之中地大胜《伤城》

  而今年的圣诞档,将上演有史以来第一次堪称势均力敌的圣诞大战,陈可辛冯小刚《投名状》(blog)《集结号》,无论是从导演的经历和作品风格,还是如今这两部影片本身的兄弟情题材,都能找到一种心有灵犀般的默契。两位导演私下里也是好友,在谈到圣诞之争这一话题的时候,语气都十分温和,并且毫不吝啬对对方的赞美,期待“双赢”。

  一切看上去就像一场其乐融融的“兄弟之争”,但别忘了我们中国的一句俗语:“亲兄弟明算帐”,即便是兄弟,在钱这一问题上也需要谨慎对待。电影毕竟是一种商业活动,花别人的银子只想着满足自己的喜好,不但会砸自己的饭碗,在道德上也说不过去——中国似乎没有比陈可辛和冯小刚更了解这个道理的导演了。

  兄弟之争孰胜孰负?敬请期待2007圣诞挡!

  陈可辛作品年表:

  1991年:《双城故事》

  1993年:《新难兄难弟》、《风尘三侠》

  1994年:《金枝玉叶》

  1996年:《甜蜜蜜》、《麻麻帆帆》、《金枝玉叶2》

  1999年:《情书》

  2002年:《三更》

  2005年:《如果爱》

  2007年:《投名状》

  冯小刚作品年表:

  1994年:《永失我爱》

  1995年:《一地鸡毛》

  1997年:《甲方乙方》

  1998年:《不见不散》

  1999年:《没完没了》

  2000年:《一声叹息》

  2001年:《大腕》

  2003年:《手机》

  2004年:《天下无贼》

  2006年:《夜宴》

  2007年:《集结号》

  野路子导演

  冯小刚和陈可辛都不是科班导演,都属于野路子出身——冯小刚是美工出身,早年给《凯旋在子夜》、《便衣警察》等著名电视剧做过美术设计,进入90年代转行做编剧,参与创作了《遭遇激情》、《大撒把》以及《编辑部的故事》,1994年,他才作为导演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用失我爱》;陈可辛生于香港,但12岁就随家人移民泰国,18岁时他到美国去读书,读到一半的时候在暑假回香港探亲,刚好吴宇森因为要去泰国拍《英雄无泪》,缺少一个泰文翻译,父亲就介绍他给吴宇森做泰文翻译,从此以后他从翻译到助理制片、再到制片、副导演、监制,直到1991年才有了自己的导演处女作《双城故事》。用陈可辛自己的话“我完全是跑龙套出身。”

  野路子出身的导演大都在作品上风格没有定数,即使是早期有自己的风格,但往往都不能保持下去。冯小刚早期靠从王朔学来的老路子搞贺岁喜剧搞的不错,但近几年来的变化大家也看到了——从《手机》开始就有变化,之后《天下无贼》以悲剧结尾,《夜宴》更是跟风走起了古装大片路子;陈可辛同样如此,早期作品大都是温婉的爱情片,比如《双城故事》、《金枝玉叶》和《甜蜜蜜》,但到了《见鬼》系列,风格就是开始转向对人性的挖掘,而去年的《如果爱》更是在挖掘人性的基础上开创了华语歌舞片的序幕。

  野路子导演的之所以风格莫测,很大程度上跟他们对电影的理解有关,科班出身的导演往往对电影本身比较重视,他们往往会比较自我一点,对拍电影之外的事情关注度相对不大;而冯小刚和陈可辛这种野路子导演和他们恰恰相反,他们经历过电影生产的各项环节,一方面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工作,另一方面他们能认识到电影不但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商品,因此能根据市场的导向以及观众的口味,创作各种出奇出新的作品,这也是冯、陈二人的作品长期以来基本上能保持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原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除去颇具争议的《夜宴》,冯小刚和陈可辛几乎是内地和香港惟一能达到这项指标的导演。

  因此,光从导演角度来说,《投名状》和《集结号》绝对是同一级别的较量。

  一个梦想,一部电影

  《集结号》和《投名状》,都与两位导演的梦想有关。

  冯小刚生于50年代,出生那个年代的人,普遍对军人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冯小刚本人又当过兵,当年一个圈子里的哥们都拍过和部队相关题材的作品(比如叶京和姜文),因此拍摄一部战争片一直是冯小刚的一个梦想,他曾说:“小时候就很喜欢看战争片,比如《小兵张嘎》《南征北战》《英雄儿女》等等,成年以后看一些外国战争片也非常喜欢,像《兵临城下》《拯救大兵瑞恩》,每次看的时候我都怕电影结束的太快,因此我很早就想拍战争片,只是一直条件不允许,这次有机会拍《集结号》,应该算是圆了我的一个梦想。”但由于时代的发展以及市场上的诸多因素,如今的战争片已经不那么容易拍了,冯小刚必须开拓一个新的方向,他说,“我拍这部片子并没有颠覆和否定从前的意思,绝对没有,我觉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拍法,在小时候我就特别喜欢那些战争片,当时的人们也觉得他们特别真实,拍得特别好。但是时代走到今天,我们不可能再去拍和以前一样的影片,我们必须顺应着潮流和改变走,现在信息量这么大,大家看了那么多种类的战争片,口味也变了,还是为了观众。”

  陈可辛拍《投名状》,同样是一个圆梦的过程。陈可辛的电影生涯是从给吴宇森做泰语翻译开始,他的电影理念受吴宇森的影响很大,因此他对吴宇森师父张彻《刺马》也一直非常喜爱,在许多场合都曾说过张彻的《刺马》给他带来的巨大震撼。陈可辛一直想重拍这部电影,只是不知道怎么拍才能拍出不一样的东西来。但近几年来兄弟情感题材的电影在市场上的日渐稀少,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因此他想到拍摄一部《英雄本色》似的电影,但他这次表达的东西又和吴宇森截然相反,既“友情并不可靠”:“这是吴宇森导演较少去碰触的表达,因为他相信友情是无价的,但其实很多友情并不可靠,尤其是喝了酒在表面上跟你称兄道弟的那些人。我就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因为我不喝酒,所以比较清醒,每次谁喝了酒跟我称兄道弟,我都觉得他好像在演戏。”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冯小刚和陈可辛来说,战争片又是一个全新的题材,可以说是一次冒险和挑战。但可以想象,当我们拥有了一个圆梦的机会的手,亲手将梦想的碎片拼贴成真实的画卷呈现在眼前的时候,我们将会何等的小心翼翼。这也是大多数导演拍摄与自己梦想有关的作品普遍成功的原因,因此我们的担心,或许是多余的。

  一纸契约,一声号角

  《投名状》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江午阳和赵二虎都是草莽中人,两人在一次争斗中结识了庞青云,后因庞青云在关键时刻替江午阳挡了一箭,从此三人情同手足。之后庞青云被朝廷招安,江午阳和赵二虎决定跟随,于是在被招安之前,三人立下投名状,以杀一无辜者性命的方式来证明“兄弟的命才是命”,从此结为异姓兄弟;《集结号》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某团九连连长谷子地接到团长命令,要打阻击战帮助大部队撤离,以集结号为撤退信号。整个连队打光了,也没听到集结号响,谷子地被炮火轰晕在死人堆里得以生还。之后漫长岁月里,他寻找原来的队伍,一是想找到团长说完成任务了,但全连阵亡;二是想知道团长到底有没有吹响集结号……

  从上述两部片子的剧情我们可以看的出来,《投名状》和《集结号》都有一个鲜明和具体的主题标识,前者是象征水乳交融兄弟情的一纸契约;后者的是支撑战士们在困境中继续战斗的一声号角。这两种象征的具体物件虽然不同,它们的象征意义却是相同的,都是精神上的支柱,都是一种旗帜性的符号。并且它们都带来了一场悲剧——前者的投名状并没有让兄弟三人的友谊地久天长,反到引起兄弟间一场你死我活的杀戮;后者的集结号同样没有挽救战士们的生命,全连战士几乎全军覆没,号声更成为幸存的连长谷子心中缠绕多年的羁绊。

  在两个符号的背后,其实都包涵着导演对人性的思索。《投名状》的故事改编自清末四大奇案中的“刺马案”,该题材曾被许多导演演绎过,但陈可辛曾表示“我的刺马一定是最人性的一部!”陈可辛的刺马,涵盖了诸多人们喜闻乐见的戏剧元素,其实说到底就是涵盖了人性和本能的诸多冲突。庞青云,赵二虎和江午阳,三个人拜把子皆为异性兄弟,这是是人性行为,后来庞青云崇尚权势杀死赵二虎,则是因为贪婪权利的本能在与人性的冲突中占了上风。庞青云在经过多番挣扎之后,终于把弟妹莲生占为己有,这又是性的本能从中作祟;《集结号》的关注焦点同样集中在人性层面上,影片在香港公映的时候,冯小刚就反复强调“不要把关注重点放在战争的敌对双方,要去关注影片中所表现的人性的一面。”片中集结号是否吹响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全连70多名战士的生死存亡,而连长谷子地的耳朵又被震聋,需要从战士们中获取信息,于是人性层面的差异就被凸显出来——每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不同,他们对生同样渴望,但身上所承载的道德和职责压力,让他们对眼前的状况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取舍。

  一纸契约,一声号角,讲述的都是一个关于挣扎的故事。

  震撼的战争场面

  从目前公布的各类讯息来看,《投名状》和《集结号》中的战争场面,将是华语战争电影的里程碑,他们都在片中尽最大能力还原战争的真实感。

  《投名状》中的战争发生清末的江南一代,南方地势复杂,水陆交错,各兵种均有用武之地。这使得两军的作战手段非常丰富。另外,当时的双方都使用了大量的西方和日本的雇佣军,担任保卫人员,火枪队,操炮手,技术人员以及军事顾问。武器早已有比较先进的火药枪炮,但陈可辛仍将主要武器集中在冷兵器上,片中战场上贴身肉搏的场面占据大多数镜头,而且他特别告诉程小东三条,不能飞;不能一个打十个,或者一个打一百个;不需要不必要的招式,“骨头砍进去拉不出来,因为卡住了骨头!”对于真实感,陈可辛在接受采访时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清军打太平军的第一仗,土匪最强的是贴身肉搏,对面有两百支洋枪,但你只有能射一百大步距离的弓箭,洋枪能射两百大步,双方的距离是三百大步,你只能派第一批人堵枪,到一百大步弓箭手才能射箭,接下来就是贴身肉搏,你能感受到那种兴奋,兴奋之后中弹的恐惧,没中子弹的更兴奋再冲……”

  《集结号》的战争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北方(确切地说是在淮海战役),震撼的现代战争场面完全由韩国《太极旗飘扬》的原班人马打造,冯小刚对战场细节的要求异常严格,具看过本片的业内人士透露,从前的国内战争电影和本片完全不在一个技术层面,虽然与《拯救大兵瑞恩》存在差距(也是因为钱的关系),但要远远超过《太极旗飘扬》。摄影师吕乐介绍说:“门窗都是炸出时不伤人的那种材料,主要是为突出效果和爆炸惨烈性。”任泉(blog)则以自己的体验为例子:“韩国特效师做的那个塑型,和我一模一样,包括眼睫毛、手指都能活动。现场那些尸体,以前都是海绵做的,现在都是塑胶,你路过的时候不知道是真是假;我被‘炸死’的时候,会飞起来四到五米,拦腰截断,死得很惨,我看流血那装置了,汩汩的,看得我眼泪都掉出来了。”

  没有以一敌百的无敌英雄,没有上下翻飞的顶级高手,有的只是震撼人心灵的惨烈战争。并且,这两部影片一个古装战争一个是现代战争,接连上映也不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定会让观众过一把久违了的国产大片瘾。

  男人戏,兄弟情

  《投名状》中徐博母占据了唯一一个女性角色,但她也是为烘托三个男人间兄弟情的牺牲品;《集结号》里也有一个女性角色,名不见经传的汤嬿同样是一缕转瞬即逝的点缀。陈可辛和冯小刚心有灵犀般,在同一时期选择了只属于男人的电影。而男人的电影,唯一的主题只能是兄弟情。

  以往的“刺马”版影视作品,大都把主题集中对大哥马新贻背信弃义的批判上,陈可辛这次则把兄弟感情放在了第一位,早在开拍之前他就说过:“我想拍的是一部像《英雄本色》的影片,讲述友谊的,像‘我不做大哥很多年’、‘我就是神’这样豪迈的对白,现在很少在电影院里看到,《投名状》就是这样一部能让人心血澎湃的电影,只是故事发生在民初而已。如果真要比,这应该是和《美国往事》同一类型的电影。”《投名状》中的三兄弟从相识、到结拜、到决裂、再到兵戎相见,历经近七年时间,其间,兄弟之间的每一次情感变化都经历了痛苦的挣扎过程,几乎是被逼迫着走到最后的结果。从最新公布的预告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个男主角都有非让让人心碎的哭戏,刘德华(听歌)徐静蕾(听歌,blog)身边的哭戏尤其让人印象深刻,陈可辛也对那场哭戏赞叹不已:“当时是他一个人哭,而没有戏的徐静蕾在一旁嗑瓜子。他哭得很投入,我都被感动了。”

  《集结号》的中所体现的兄弟情,除了表现在同生共死的战场上,更多的是体现在战场之外的和平年代。由于九连的47名阵亡士兵尸骨无存,导致一个现实问题的出现,他们只能被定为失踪,失踪与烈士的具体区别是,失踪的家属可以领200斤小米,而烈士的家属可以领700斤。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这500斤粮食绝对关系到一个家庭的生死命运。幸存的连长谷子地为了这500斤粮食,也为47名战友讨一个说法,开始了漫长的“寻找部队”过程。我们应该相信冯小刚的煽情功力,《甲方乙方》中杨立新(blog)的哭戏,《没完没了》中葛优最后对姐姐的自言自语,《天下无贼》里刘若英(听歌)吃烤鸭时落下的一滴眼泪,都让无数观众泪眼婆娑。《集结号》上月在釜山电影节作为开幕片公映,由于在户外,当晚还飘着小雨,但全场七千多观众几乎都被影片所打动,韩国著名女星朴真熙甚至因为哭花了容妆,导致没能参加后来的宴会。

  允许女人任意哭泣,是上天赐给女人的礼物,不允许男人随便哭泣,是上天对男人的惩罚。男人一旦哭了,往往比女人哭泣更让人震撼。我们似乎很久没在影院里看过让我们肆无忌惮并且心甘情愿地落泪的电影了,《投名状》和《集结号》这两部属于男人的电影,或许会及时地成为两枚重磅催泪弹。 邵岩/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