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华网:《长江七号》胜在导演败在编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2日09:31  新华网

  周星驰(新华网:《长江七号》胜在导演败在编剧)在拍摄现场接受美娇“折磨”。《长江7号》中的大部分亮点都来自导演周星驰的视觉发挥。

  《长江7号》的问题是,它不是一部烂片。甚至,它是一部可以放心带任何人去看的影片。历经以“仇杀”为主题的一系列中国大片之后,能舒舒服服地坐在电影院里感受一下美好的传统价值观,不用担心捂孩子的眼睛,也不用担心被很黄很暴力的画面shock到,这是一件值得口耳相传的事情。但显然,光有“安全感”是不够的,周星驰的电影还需要亢奋。《长江7号》缺的恰恰就是这个,电影上映之后引发的大规模失望,无不归结于它从《功夫》的制高点上摔下。那么,原因是什么?

  评点之前,先看两个例子。一是李安,一是杜琪峰。这两个人,算是目前华语电影界的两座高峰(新华网:《长江七号》胜在导演败在编剧)。周星驰的名字暂时还不能与他们并列,不是因为他能力不够,而是因为李安和杜琪峰,“他们不是一个人”。

  李安的身边有一个詹姆斯(新华网:《长江七号》胜在导演败在编剧 blog)·夏木斯,一个王蕙玲。王蕙玲是李安三部电影的编剧,詹姆斯·夏木斯更是李安的御用编剧和制片人,一个被李安公开称作“可以驾驭我”的人。杜琪峰的身边有一个韦家辉,一个游乃海。这“铁三角”在银河十年里搞出来的杰作数不胜数,单看杜琪峰离开他们,和岸西搞的那部《蝴蝶飞》有多失败,就知道韦、游两人的重要。

  周星驰身边,没有这样的人。所谓“御用”编剧或制片的作用,不仅在于制衡,还在于帮助。《长江7号》的挂名编剧有5个人(提供初始创意的周星驰本人不算),这5个人,不管实际动笔的有几个,也不管是不是把周星驰的意志贯彻始终,总之,他们合作的结果是失败的。编剧数量并非越多越好(投名状(新华网:《长江七号》胜在导演败在编剧)(blog)的8人团队绝对是“喷”者居多),最重要的是与导演———尤其是周星驰这种强势导演———融为一体,理解他的意图,理解他这个人。

  《长江7号》等了三年,全长不到90分钟,很多人感到“太短”,绝不是希望它像《指环王》那么长,而是在直觉上感到很多剧情没有得到充分展开。前面舍得用20分钟的时间铺垫一场小狄变超人的梦,后面却连老爸坠楼的“最后时刻”都要吝啬到用交叉蒙太奇来交代,七仔为什么要牺牲自己也完全没有铺垫(就因为它被老爸从垃圾场捡回来?),一连串的生死转换情节像赶火车一样匆匆而过,节奏上彻底失衡,观众根本没有酝酿出该有的情感紧张度。最简单的办法是,父子吵架之后不要直接跳到工地事故,老爸既然答应小狄考了60分之后就不再管他,那就干脆把后面的蒙太奇扩充为一场戏,小狄真的考了65分,然后趾高气扬地回家交差、要求老爸兑现承诺,老爸笑着让他去玩,其实心里辛酸得很,这样再延续到第二天的工地事故,加重两边的情绪对比,一边是终于获得自由的孩子,一边是隐藏心痛又很骄傲的老爸。可惜编剧们只知道一门心思往转折点上跑,途中的一切都扔下了。

  故事没讲好,后期磨得时间再长也没用。我们在《长江7号》里看到的所有亮点,都不是来自故事,而是周星驰作为导演带来的视觉想象力。做梦那场就不用说了,再举一个例子,七仔用自己全部的生命能量救活周星驰之后,该如何表现这个死而复生的奇迹?可能一般的导演直接切到他躺在小狄身边睡觉的镜头,但周星驰很有情怀地加了一个空镜:清晨,他住的危楼前,红绿灯一直停在红色,突然“啪”地一声,绿色行人标志开始跳动。这种神来之笔绝对来自导演,也让人对周星驰恢复(听歌)心。

  从《长江7号》的动作戏上可以看出,周星驰很善于用最简单利落的镜头塑造人物、传达气氛(美娇和暴龙在学校长廊里对决那场戏堪称标杆),在特效上也善于花小钱办大事,他毫无疑问是中国最有资格也最有可能作出“超级漫画英雄片”的导演人选,但单打独斗不会长久,世界上最全能的导演罗德里格兹也得有个昆汀·塔伦蒂诺和弗兰克·米勒帮忙,希望周星驰尽快找到他的左膀右臂。

  是转型吗?周星驰电影一贯具备悲情元素,《长江7号》更明显。

  《长江7号》短短90分钟,确实少了很多标志性的周星驰搞笑段落,连中影方面也反复吹风此片和以前不同,言外之意是如果观众不满意,那么请谅解,你要准备接受这种转型。然而真的是转型吗?其实周星驰一贯如此,只不过他这次完全放开了,做自己。

  从喜剧之王(新华网:《长江七号》胜在导演败在编剧)》开始,周星驰的电影中就没少过悲情元素,粉丝们一直在说的“小人物”心态就是这个意思。但为什么到了煽情到底的《长江7号》,大家反倒觉得周星驰变了呢?是因为原来的周星驰在片中还有一张“艺人”面孔,表面上永远娱乐大家,其实是在隐藏自己、辛酸自嘲,正因为隔了这一层距离,透过搞笑一面触到悲情内核的观众才觉得他格外有魅力。

  但《长江7号》里的周星驰是完全没有“装备”的,他演了一个最不具有娱乐性的民工,说话“教条”,举止普通,观众们“所见即所得”,这样直白的接触很难获得审美上的满足。观众会发现,原来周星驰就是这个样子的啊!和“星女郎”们接受采访时的反馈一模一样:孤僻、严肃、内敛,也许还透着无趣,但内心丰富、有创造力……

  所以《长江7号》中的周星驰,其实是最接近周星驰本来面目的周星驰。“喜剧之王”不需要永远承担为人民搞笑的重任,他偶尔放下担子亮出真身,反倒成了对观众的考验。那考验就是:你是否愿意了解我。

  这考验直接交给了张雨绮。考察连续三部周星驰电影中的星女郎轨迹,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周星驰越来越懒于和女人在银幕上谈情说爱。《大话西游》中泡女泡到惊天地泣鬼神的壮阔情史,我们是再也看不到了。少林足球(新华网:《长江七号》胜在导演败在编剧)》中的赵薇(听歌),很丑,这是所有童话故事中都有的经典设定———世上最美的人,都是看上去最丑的人(《长江7号》中的所有配角无不延续这一设定)。《功夫》中的黄圣依(听歌),倒是漂亮了,但是个哑巴。到了《长江7号》,张雨绮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完美女人,身材魔鬼,又心地善良,按理说没有哪个男主角会放弃和她谈情说爱的机会,但偏偏周星驰要搞成这样:两人所有的正面接触(当然只有对话),不是街头偶遇就是学校偶遇,话题无一不是“家访”。

  是周星驰不喜欢张雨绮吗?当然不是,片中至少有两个拍张雨绮行走背影的镜头,充满男性审美意味,但周星驰总是转身就走,为什么?答案和他放弃搞笑一样,是因为他要做自己。“你当然很漂亮,但我不想再想方设法追你了。那方面我很笨。如果你能看到我的本心,那么,请隔着学校的大门栅栏,看我骑车的背影吧!”恕我揣测,这是周星驰在本片中反复传达的潜台词,其中并无丝毫“耍大牌”心理,只是一个入行这么久、经历那么多冷眼和挫折之后还要说“挺得了”、打心眼里感到孤独和卑微、如今又高高在上的人,感到极度疲惫之后的世界观。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