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广州日报:不雅照,网络社会管理的迷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09:44  广州日报

  为什么艳照门这类突发事件的治理过程显得局促、迟缓和困顿?一个可能的回答是,我们的管理策略和视点更多的侧重于国家安全、基础信息安全、社会稳定、意识形态等刚性的国家领域,而不是网络文化、道德建设、传播心理等柔性的社会领域。 ——杜骏飞(南京大学教授)

  有三个艳照门事件。或曰,艳照门有三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阶段。当事件的性质发生转化,其所凸显的传播与社会管理的意味和价值也就迥然不同。

  第一个艳照门是那台电脑所记录的不雅照片,它引发了如此众多的注意力,然而究其本质,这只是一个个人的道德取向问题。第二个艳照门是犯罪嫌疑人盗窃计算机数据、触犯刑法,其传播艳照的行为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香港警方对涉案人员的果断处理方式及结果都是可以预期的。但是,很不幸,事件很快演进到了第三个阶段。

  第三个艳照门是为数相当巨大的网民群体,哄传、下载、传播不雅照片,其性质可以理解为是一次有伤风化的社会失范行为,或者说是一次不良信息传播失控事件。在香港警方初步控制了事态之后,1月31日后,事件却在内地愈闹愈烈,内地网络管理在艳照传播领域的“意外的”疏松及其后果,引起了海外媒体的高度关注。观察家很容易形成这样一种疑问:中国的网络传播法规前后颁布了46种之多,一向给人以治理严谨之感,但是遇到艳照门这类突发事件,在法理和治理措施上却依然显得局促、迟缓和困顿,这是什么缘故?

  除了对于网络法治和管理部门的诘问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问号指向那个俗称为“网民”的社会公众群体。当艳照门纳入传播控制轨道后,很多网民出现了情绪反弹,称网络监管损害到了网民的知情权和传播权。事实上,网络哄客对艳照的辗转相传,实际上除了涉及道德风化外,客观上也在助长犯罪。尽管对“再传播”和“自由下载”不良信息行为的法律界定目前还有争议,但由于大规模的艳照传播涉及未成年人保护,因此,艳照在网民中的无限制传播无疑亦属涉法事件。

  网络传播的内容监管向来是一个在国际上普遍存在的难题,原因何在?简言之,是因为这里面有多个变量要考虑。这里,我们姑且以艳照门的内容传播为解析的对象:首先,传播内容如何定级?我们现在还没有定级的专门条例,大陆的诸多网站、网民打着“热图”的名号传播的色情图片的性质常常是暧昧不明的;其次,受众如何区别对待?在任何传播业的管理中,对成人的管理都是相对宽松的,而对青少年保护则很严格。没有对受众和观众进行定级,导致了相当多的法律空白。再次,网络监控达到什么样的控制程度?最低的程度,是先从站方着手进行信息控制;然后是对网民进行制裁;最后是从虚拟控制转为现实控制,责任追溯到现实人物。那么,我们究竟要控制到哪一级呢?

  按照这样的分析,在艳照门的内容监管方面就可能出现三个变量、七个选项,大致会有12种以上的性质与策略界定,对网络群体化事件的定义如稍有歧义,有关法律法规就会呈现迥然不同的面貌;在理解和执行过程中稍有歧义,则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社会后果及影响。我们希望在艳照门呈现这类事件的严重性和急迫性之后,有关法律专家和国家管理部门能够加快完善网络社会法治的步伐。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