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郭敬明的“成功”和文学无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4日10:16  中国青年报

  作者:韩浩月(blog)

  每次国内的年轻作家登上国外杂志的封面或者被国外权威媒体报道,总会在国内掀起一阵波澜,春树(blog)韩寒(听歌 blog)、李傻傻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时,都是如此。日前,郭敬明(听歌 blog)被《纽约时报》刊发的一篇文章(听歌 blog),形容成“现今,中国最成功的作家是24岁的青春偶像作家郭敬明”,消息传到国内,理所当然地给时下寡淡的文化新闻增添了几丝热闹。

  对《纽约时报》“奉予”的这一称谓,郭敬明说“我觉得很荣幸”。郭的“荣誉感”来得很正常,放在99%的中国作家身上,恐怕都会自我感觉不错。然而对于这位“中国最成功的作家”的说法,美国媒体却没能给出足够多的支撑点,诸如“年仅24岁的中国偶像作家郭敬明,总是穿着奇装异服,表现得极度自恋”、“郭敬明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在他的博客里贴出他半裸出浴、身穿名牌内衣和T恤的私密照”、“他们混饭吃靠的是一张脸而不是文字”之类的句子,几乎贯穿整篇文章,这让人怀疑作者和编辑忘了给“成功”二字加上引号,因为按照中国人的理解方式,这样的评价是绝对不会出现在一个“成功人士”身上的。

  “美式幽默”一向不太好笑,加之美国人这套“阴奉阳违”的做派,一时真让人搞不懂,他们对郭敬明的“成功”,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郭敬明是“真成功”也好“伪成功”也好,总归有着一副“成功”的皮囊:4部小说中有3部的发行量超过了100百万册,主编的杂志每期发行也高达数十万册,不仅是一个拥有无数“粉丝”的作家,更是一个可以成功运作一家公司的商人。在“英雄(中国青年报:郭敬明的“成功”和文学无关)一不问出身、二不问出处”的说法得到普遍默认的情况下,郭敬明有理由被当做成功人士来看待。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对外国媒体的“成功”封号大惊小怪,因为在此之前,他便已经充分享受到“成功”待遇了,《纽约时报》不过狗尾续貂了一把而已。

  但有一点,《纽约时报》和国内媒体包括文坛对郭敬明的评价是一致的,那就是对他的报道和评论,多针对他的名人效应而非文本本身。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在“80后”作家群体中,韩寒、张悦然(blog)、春树等人的文本,提及的次数和频率均要比郭敬明要多得多。可以说,除了郭敬明的“粉丝”以及少数几位文学评论家之外,没人关心他写的内容是什么。抄袭、员工辞职、博客贴裸照等事件,已经取代郭敬明的文学成绩而为媒体所津津乐道。但这些负面新闻,并没有消减郭敬明的影响力,单从这点看,他绝对是成功的,要知道,在名人要承受巨大的道德压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并不是每一个名人每次都能有惊无险地过关,而郭敬明恰恰做到了这点。

  在2007年中国作家富豪榜上,郭敬明以1100万元的版税收入高居榜首。无论是文坛宿将王朔、余秋雨(blog),包括热得发烫的于丹、易中天(blog),都屈居其后。如果以收入论英雄,郭敬明毫无疑问是最成功的。但古今中外,衡量一个作家的文学地位,财富的多寡,恐怕还从来没有被当做重要的参考条件之一。所以,郭敬明的成功是和“文学”无关的,《纽约时报》称他为“最成功的作家”,要么是对中国文坛一无所知,认为郭敬明代表了中国作家写作的最高水平,要么是误解了“作家”这个词的真正含义,把这个称谓当做可以提篮叫卖的商品。以后,再有中国作家上了外媒,建议不妨冷眼待之,除非,外国媒体弄清了中国现在有哪些人在认真地写作,评论起中国文学来,才不会再那么不着四六。

郭敬明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