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读解《血色黑金》:战争是原罪,流血是宿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1日16:14  新浪娱乐
读解《血色黑金》:战争是原罪,流血是宿命

仿佛《圣经》一般的首款海报

  毕成功(blog)/文

  小毕的个人评分:A

  在伊拉克问题的是是非非与行将换届的小布什政府如影随形的时下,选择去拍摄一部讲述石油巨鳄发家史的故事,自然是心存针砭时弊之念。不过,若仅仅评价《血色黑金》(There Will Be Blood)想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利益驱动着一切等来批判世道;那么,又愧对标题的“将会流血”(直译)更深层的涵义。

  正如本片制作得仿佛《圣经》一般的首款海报,相比极富现实意味的“黑金”石油,片名中的、也是人类的生命根源的“血”,可以直接使观众联想起旧约乃至古希腊神话。……恐怕这才代表了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终极追求。《血色黑金》通过牧师伊莱的祷告,多次出现“羔羊的血”、“救世主耶稣的血”等染“血”的台词。在此基础上,“漆黑的石油=殷红的血”、“羔羊=基督”算是较易辨识的象征标签,而“石油管道=血管”、“大海=母体的子宫”则相对隐晦一些。

  对主人公丹尼尔出身的交待并不清晰,只知道母亲早已离家出走、而他还有远在天边的妹妹和同父异母的弟弟。“由于只看到人类的邪恶,所以无法尝试信任,因而积累着憎恨”,如此论述的他基本站在人性的对立面上——为了成功不惜牺牲一切、摧毁他人从无丝毫踌躇,更不必谈什么友情与爱情。

  丹尼尔·戴刘易斯总能让试图称赞他演技的人,深刻体会到语言的贫乏无力。那周身散发的异样邪气、强悍到不可思议的负面能量、故意跟现实保持着一臂距离的冷傲,以及恐怖片中才经常出现的极端紧张状态,……无不让观众一方面抱以强烈的不认同和厌恶,另一方面又始终怀着难以名状的敬畏而跟随并进入角色。不仅因为这个“恶人”不时流露出孤独的王者气质;为了逃避这份孤独而强迫症式地采掘石油、聚敛财富的执着,更是已接近“在虐杀中获得快感的猎豹”——与其说是人,倒不如说是一种“生物”。

  如果只单纯地展示其“动物性”,即前文所说的资本积累与利益驱动的野蛮、原始,或许能让大家感同身受“血腥”二字。但该角色塑造最成功的一笔恰恰是“动物性”基础上隐约一抹“人性”:虽以“合伙人”的标准来要求买到的“儿子”,但面对自称是同父异母弟弟的人,发端于“血缘”的几近盲目的信任却赋予了丹尼尔难以名状的悲剧色彩,也为他最终深居豪宅、远离人类的归宿埋下伏笔。

  ——这也就是前文所述的“石油管道=血管”、“大海=母体的子宫”。在他俩一路经由血的通道“回流”到母体之后,游完泳走上海滩的丹尼尔与“弟弟”进行了难得一见的“血亲沟通”。待察觉了“弟弟”的真实身份之后,深感“血缘”被玷污的丹尼尔直接完成了最残忍的杀戮一幕。

  另一方面,较之H.w的伤势,他显然更在乎油田的火灾,发现“儿子”失聪竟会狠心利用火车将其遗弃。俄狄浦斯王的父亲曾因“自己将被亲生儿子杀死”的预言而把襁褓中的俄狄浦斯仍到深山老林,但最终未能逃脱被儿子所杀的结局。同理,被丹尼尔抛弃的H.w也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弑父”,长年按“合伙人”培养的他,结尾远赴墨西哥创业,恰似俄狄浦斯王一样选择成为父亲的竞争对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血色黑金 未血绸缪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