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荡寇》:游走在魔幻与纪实之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2日14:17  新浪娱乐

  从摄影师回归为导演的余力为,不可否认在他第二部长片电影《荡寇》的影像风格上的确存在作为一名摄影师的优势。先前一直作为贾樟柯的摄影师,其摄影手法与贾樟柯的影片相辅相成为一种纪实风格。而此次在他自己导演的电影中,除了依然保留了纪实风格的影子外,超越了一个普通的视点去看人物的走向和命运,加入了飘移的魔幻感,将其的影像杂糅了两种极端,形成了新鲜的风格,将《荡寇》整部影片残酷与无奈的氛围渲染极致。

  这种游走在魔幻与纪实之间的风格,很好的诠释了影片关注的无根性人群的主题。这群在圣保罗寻求立足点的外来移民,本身就没有一种固定的生活模式,他们身处残酷的现实生活中,他们可以为了生存而犯法,也可以为了重生而死亡,他们不断在发掘新世界和创建他们自己的神话。

  影片中,余力为运用了一名巴西摄影师先前用宝丽来相机拍摄的一组关于圣保罗夜景的平面图片,将这组照片经过后期合成加工转换为活动影像,与《荡寇》的故事情节相结合,展现了一场艳丽的、活跃的、多元的魔幻视觉盛宴。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使《荡寇》影像风格在与众不同的同时又不失真实感。虽然游走在魔幻与纪实之间的风格使影片的许多场面虚虚实实,但的确能确切感受到整部影片所希望传达的主题。浓郁艳丽的色彩是巴西那片南美热土的民族特色,余力为结合了光线的强弱,使每一格画面都能定格为一副可圈可点的上乘之作。当你觉得仿佛在梦中一般的时候,它却比现实真实,当你感到飘渺虚幻的时候,它却比梦境还魔幻。

  飘移的镜头传达了《荡寇》中的人物对自己身份的不确定性,同时不断分切的镜头又真实表现了这群漂泊于他乡的人们对理想与命运的不断抗争到妥协,到最终新世界的重建,这些被放逐的亚裔土匪被迫离开他们的原居地,为了寻找自由而出走到新的国度,却讽刺地发现自己堕进另一个牢狱,恶性循环一次又一次地重复。

  《荡寇》的影像风格有一定的商业和类型化的包装,其中不乏有许多互相对立冲突的动作场面,而打斗相争在如此影像的渲染下不由变成了一种可以欣赏的无奈和迷茫。你或许会发现,在余力为独特的导演手法下,一开始圣保罗这座城市仿佛就是繁华奢靡的香港,但随着影调的变化,一秒钟之后,你却不知身处何处。

  如果说有一天,你在这座城市再也听闻不到桑巴的热情,那么或许你就无法了解"荡寇"们的复杂和简单了。虽然巴西音乐的体系非常丰富,但在《荡寇》中导演余力为却独独钟情古老的桑巴。这种风格的桑巴元素与现在狂欢节中的桑巴不一样,它更低沉更有质感,仿佛就像来自影片中遥远的茂密森林,像绿叶丛间斑驳的光影。

  余力为在《荡寇》中使用了大量的南美音乐,错位的音乐元素与推动人物的心理活动有很大的关系。如同此片的影像风格一样,音乐同样在魔幻与纪实之间游移。当地民族传统的桑巴,古老的编曲风格,并且很好的掩盖了创作者的主观性的痕迹,将人物内心变化和性格诠释的淋漓尽致。

  这群在别国的土地上没有根基的人物,就如同影片的创新的影像和音乐一样,欢快活跃的表象下也有忧伤的瞬间。导演运用了很多意识化的手法,丰富的色彩和绚丽的光影为前提的同时,却又恰恰没有缺失故事主题所希望重现的那群被流放者的真实性。

  余力为在《荡寇》中一直表现出有需要表达自己东西的欲望,这是一部观赏性很强影片的,也是一部需要你融合自我意识去体会的情节片。特约撰稿:托尼-李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荡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