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行与他的电影:传统中的关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30日14:06  新浪娱乐
李行与他的电影:传统中的关怀

2008金马影展为李行举办作品回顾展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李行是‘二战’后台湾电影复兴和重建的中间人物。他的电影世界,独有一种有容乃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坚守艺术理想的执着性。从强调以‘仁者爱人’为本的人伦理想和道德勇气出发,叩问并追询人的亲情和尊严;并以诗意的笔致,抒发并提升台湾以中国内地为不可分割的文论根脉的‘原乡情结’”,电影学者黄式宪曾如此的评价了电影导演李行,基本上概述了李行在台湾电影乃以华语电影中的地位。

  生于1930年的李行自小在诗书家庭中长大,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教育,五十年代初进入台湾电影业,先后从事了演员、副导演及导演的工作,而自五十年代末他独立导演的《王哥柳哥游台湾》(上、下集)到八十年代中期的《唐山过台湾》,他执导了50多部电影作品(包括剧情片、纪录片),更是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的一再肯定,尤其是1995年的第32届金马奖中获终身成就奖。而即将举办的第45届金马奖,则包括了李行电影回顾展的特别单元(这也是继2007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举办李行先生的电影作品专题展之后的又一次专题展),展映了《秋决》、《小城故事》、《街头巷尾》、《原乡人》、《养鸭人家》、《汪洋中的一条船》、《海鸥飞处》等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展现其多元化的艺术人生!

  作品:潮流的引领与见证者

  五十至八十年代的台湾电影正是风起云涌的时代,经历了台语片风潮、健康写实主义作品潮、琼瑶(blog)电影潮、新电影的崛起等,而这也是李行担任导演的时期——虽然李行在很多时候并非引领了一代的风潮,但他以他的作品,见证了这个时代电影的发展。

  五十年代初台湾本土传统的歌仔戏面临着生存的不小压力,而寻找到了另一种媒介的可能,即电影。因为,歌仔戏的“演出内容如一,不受舞台即兴因素影响,易于接受检查,以满足管理当局之要求。同时,更重要的是,它的成本并不更高,形式又具吸引力;并且,可以长期在各个剧院巡回使用,不受剧团公休因素牵制,对剧院的稳定经营,无疑是一种保障”(卢非易:《台湾电影:政治、经济、美学》),于是,1956年,有麦寮拱乐社拍摄的歌仔戏电影《薛平贵与王宝训》上映并引起极大关注后,歌仔戏电影乃至台语片成为一时的主潮(这与当时好莱坞的音乐歌舞片(《雨中曲》、《音乐之声》)、香港的粤剧电影潮在时间上是几乎同时并行的),尤其是在何基明的出现,将这台语片潮推向了第一次的高潮。而在1958年正式担任导演的李行,处女作《王哥柳哥游台湾》(上下集)便是一部融合了三四十年代上海喜剧片集风格的台语片,其“敏锐捕捉政府迁台后,台湾族群结构的剧烈变化,以滑稽趣味的手法温和通融地呈现族群歧异,并引领各省籍观众一同浏览台湾风情”(卢非易:《台湾电影:政治、经济、美学》);此后,李行还导演了《猪八戒与孙悟空》、《猪八戒救美》等台语片,被评论者认为其“正面人物喜感而不俗,恪守传统仁义道德,带有一种写实的基调和色彩,浓厚的乡土性和草根性,日后成为国台语喜剧片仿效的模式”。

  六十年代初李行导演了剧情片《街头巷尾》,故事以一个大院为背景,讲述来自于不同地方不同家庭的数个小人物的生活状态,而呈现出一种很朴实很祥和的相濡以沫的温情。这部影片在台湾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促进了台湾国语片的发展并逐渐的取代了五十年代末流行的台语片,如黄仁在《台湾电影百年史话·本土国片起飞的原因》中谈到的,“演职人员敬业精神。由大陆来台的一批老影人,固然每一个人都有为艺术牺牲的精神。年轻一代的台湾影人,工作态度也都很认真,譬如李行拍《街头巷尾》时,曾率布景师参观违章建筑,又率演员参观街头人物造型,并自制‘导演镜头分区卡’……他们认真求好的态度,很令人钦佩”;另一方面,则是《街头巷尾》受到当时当局官员龚弘的关注与盛赞,而受到中影公司的邀请拍摄了《蚵女》、《养鸭人家》等作品,引领了六十年代初台湾电影的健康写实主义潮。

  但李行并不满足于健康写实主义带来的荣誉,1965年,李行陆续导演了根据当时刚崛起的琼瑶的言情小说改编的《婉君表妹》与《哑女情深》,使得台湾电影中又涌起了一股“琼瑶电影潮”。虽然李行不是第一个改编琼瑶小说的导演(据电影人黄卓汉的回忆,最早是王引导演的《烟雨濛濛》,而根据李行的回忆是崔小萍最早购买了琼瑶小说——即《窗外》的版权,而最早上映的则是《婉君表妹》),但因为《哑女情深》取得不俗的票房与口碑,使得出现了不少的根据琼瑶小说改编的电影,而其它文艺作品改编也成为一时的潮流,包括李翰祥导演的《冬暖》,是一部评价不俗的根据文艺小说改编的温情作品。七十年代后,李行还将琼瑶的《彩云飞》、《心有千千结》、《海鸥飞处》等搬上了银幕,像并非直接改编于琼瑶小说的《早安台北》也有不少琼瑶小说的痕迹。

  七八十年代之交,李行还导演了《汪洋中的一条船》、《原乡人》、《小城故事》等作品,整体上回归了他早期的乡土、温情风格,也引起很大关注,但这时,台湾电影已经逐步的跨入新电影的时代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李行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