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材与风格:传统中的写实关怀
尽管六七十年代的台湾受到不少来自于西方文化的冲击(如音乐方面当时几乎是西洋音乐的天下,而有了七十年代中期的喊出要唱出自己的歌的震撼与共鸣),不过,李行的作品,其大部分依然是来自于大中华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包括直接取材于传统故事及将传统文化精神融合于影片中两个方面,而《秋决》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影片《秋决》讲述的是三代单传的裴刚自小父母双亡而受到老奶奶的溺爱纵容,长大后而暴逆无知且蛮横无理,因为受到风尘女郎的勒索而连杀三人,被判死刑。入狱后,老奶奶不惜重金贿赂官府衙门,屡次失败后不得已把从娘家带来的丫头莲儿带到狱中与裴刚成亲,以求留下裴家的后代……在传统的中国思想文化中,香火观念是非常强烈的,《秋决》则是一部古代故事题材并以香火观为要素的作品,数代单传的裴刚正因为父母的双亡与奶奶的溺爱而犯罪,奶奶后来又为了裴家有后而将丫头莲儿带到监狱与裴刚成亲……也许这个题材会被不少的导演拍成一部批判性的作品,但在李行的作品里,裴刚的暴行与奶奶的溺爱几乎成为了影片的背景,被放大的则是莲儿的那种非常传统的女性的美(思想、行为方面),以及狱头的那份深藏在严肃背后的深情的父爱(扮演狱头的葛香亭曾经多次与李行合作并担任父亲之类的角色,几乎代表着李行的思想与作品中的父亲的理想形象)。
而将传统的思想文化融合在作品中,更加是李行导演作品的重要特色,如《街头巷尾》、《养鸭人家》直至后来的《汪洋中的一条船》、《原乡人》等。李行曾经谈到传统对他的影响,“来自生活、来自话剧、来自电影、来自前辈作品的潜移默化,不晓得在哪一部电影里流露出来,加上我成长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经历,对一个电影作家影响特别大”,而他出身于一个诗书家庭并受到家庭传承的儒家文化精神的影响,后来受到高等教育但传统依然潜移默化的作用到他的电影作品中,他也时常的谈到四十年代后期上海电影是他的文化来源之一,尤其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小城之春》、《太太万岁》等作品,并被李行在有形无形中借鉴到自己的作品里,影响了他后来的“写实主义”风格。
四五十年代时意大利电影掀起新写实主义的浪潮,但台湾的“健康写实主义”则更多是来自于美国《读者文摘》的编辑风格的启发,即既要描写社会生活,又要避开呈现黑暗面,更不直指其深层原因,如龚弘后来在回忆时所说,“一般欧洲写实电影,多半暴露社会的黑暗、贫穷和罪恶,依当时台湾的环境来讲,似乎不相宜”。李行当时执导的《街头巷尾》,虽然描写的是当时住在贫民大杂院里的一群从内地到台湾的普通甚至边缘化的小人物(如孤女、舞女等)的生活与命运,但整体上呈现的是一幅仁义为本的祥和、平静的生活画面,给人一股在不幸的生活中积极向上的奋斗力量。这正切合了当时台湾国语电影的整体需求——歌仔戏之类的台语片在台湾原居民中深受欢迎,国语片要赢得更多观众必须得到他们的共鸣,而通过描写贴近他们的生活状态的作品来寻求共鸣,整体风格的积极向上则是主要出于当时政策的需要,但无形中也会对观众产生潜移默化作用。而据台湾知名编剧小野后来的回忆,“虽然已经是‘健康写实’了,不过仍然有海外无聊的留学生反映这些电影不够反应中华民国健康的一面,老是选择穷困的渔家、农家来描写,所以就时代意义而言,龚弘时代的这批新锐导演已经勇气十足了”,影评人廖金凤则认为,以李行为代表的健康写实主义作品,“培养和造成了战后台湾早期的电影创作人才,使其成为日后七十年代,以至于八十年代台湾拍制的中坚分子……‘台湾新电影’之崭新意义,与其说是反省并且悖离于七十年代的僵滞电影文化,不如说是奠基于健康写实电影传统,在电影创作上‘写实’美学实践的创新出发。它们在台湾电影的发展上,无疑的有着承袭开创的足迹”。
来自于传统的、写实化的关怀,也成为了李行作品的重要特色。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