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斯·莱杰的演技更是凌驾于奇装异服。你看他佝偻着后背,玩儿票一样展示各种残忍暴虐的犯罪行径(尤其是天才的小护士造型!!!);不时吐出舌头,仿佛蛇和蜥蜴似的冷血又逻辑清晰地高谈阔论人性本恶。……我们被带入“极限状态”的同时,不禁从其举手投足间,深切感受到小丑的诡异、邪恶,以及掩藏在下面的那些悲伤与绝望,还有更深处因灵魂丑陋到顶点而带来的扭曲、窒息却又摄人魂魄的华丽的美。
但我认为《暗夜骑士》里还有比他更成功的表演,也就是阿伦·艾克哈特诠释“双面人”的复杂心理演技。这就再次牵扯出一个类似于“《时时刻刻》里是妮可演得好?还是梅丽尔演得好?”的问题;换言之就是一个角色一开始就已经达到巅峰状态,另一个角色要经过戏剧冲突才能一步步走向极端,哪个更难演?
观众们自然见仁见智,但奥斯卡和三大电影节以及主流评论界多年来的审议标准,似乎倾向于“从头到尾都站在巅峰更难以表现,有戏撑着角色逐层变化则相对容易演绎”。这就注定希斯·莱杰不仅将被提名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甚至有望拿奖,而阿伦·艾克哈特却未必能获得相应的表彰。再加上小丑的强大戏份(不是说出场时间,而是指推动整部电影前进的关键性和实际意义上的主角地位——“Here We Go!”)与希斯·莱杰英年早逝的人情因素,纵使视觉震撼上双面人更胜一筹,也无法匹敌万事俱备、唯我独尊的小丑。
其实纠缠这个问题本来也无谓。正如《时时刻刻》不止三个女人演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暗夜骑士》同样是一曲精彩绝伦的群像演技重奏。第一小提琴是小丑张牙舞爪的邪恶所驱使的高明得肆无忌惮又真实得不容置疑的恐怖主义,二提是后半程逐渐加劲沸腾的双面人无处宣泄的愤怒与难以言喻的哀怨,大提琴则是蝙蝠侠潜伏在水底的坚定不移的信念与深沉克敛的无奈,辅以凯恩、弗里曼、奥德曼、吉伦哈尔等“中提琴/低音提琴”们行云流水的协调与融合,真不是一个简单的“心旷神怡”就能盖棺定论的。
在此基础上,精明的剪辑技巧更令诺兰的执导手腕得到十二分的发挥。“平行蒙太奇+层次渐进法”构筑电影高潮并不新鲜;但是像中盘的追车戏和结尾的渡轮戏那样,在确保爆米花大片应有的娱乐性和悬念的同时,又让人深切感受到悲剧正朝着不可逆转的方向急速行驶,并祭起“人的兽性生存本能 VS.人性的道德、信仰、伦理的约束”、“对抗强敌而高度集中的独裁权力 VS.民主社会自由平等的人权基础”等高度矛盾的神兵利器来针砭时弊,质疑当今世界的混沌,引发观众的思考,……无疑是沉溺于炮制《夺宝奇兵4》的怀旧童趣中不能自拔的斯皮尔伯格们早已丧失的野心和锐气。
就这样,胆大包天的剧情冲击波,在诺兰毫不留白的笔触之下、150多分钟的绘卷之上一气呵成,他才是《暗夜骑士》的最大功臣!于是,小丑的狂热、双面人的执着,也不过是操纵木偶的幕后黑手诺兰导演,在漫画改编里实现剧情史诗的狂热野心、在娱乐大作中贯彻个人风格的执着理念的倒影。
至此,在观赏《侠影之谜》时就未曾解开的心结再次勒紧,蒂姆·波顿时代歌剧一般瑰丽鬼魅的《蝙蝠侠》,随着诺兰导演的指挥棒,干脆利落地变奏到现实主义——尽管充沛的感情驱动力与严谨的逻辑圈套,跟主宰全篇的核心台词格格不入。……这真是观众希望看到的么?或者,仅仅是我个人的期待与制作方的追求南辕北辙?总之,我对“Why So Serious?”(别较真儿嘛!)不属于把黑色幽默刻进骨子里的蒂姆·波顿而深表遗憾。
最后解释一下,为什么《暗夜骑士》在我这里没拿到90分(A)。
——诚然,贝尔表演得出色、对标题《暗夜骑士》读解得圆满、诺兰的巨大野心在其秀逸控制力的精准把握之下完成得无懈可击;但这毕竟是一部《蝙蝠侠》电影,即便反派抢戏是该系列的特色,也不能让蝙蝠侠沦为配角啊。因此,本文明明是讨论“暗夜骑士”蝙蝠侠,却有2/3的篇幅不得不围绕着小丑说事儿,也不怪我,对吧?
就好比陈辰当选好男儿、雷恩成了美国偶像,当一台真人秀的主持人最终大获全胜,这档节目显然就有问题了。不知道这在铁杆粉丝眼里,算不算吹毛求疵?因为5.3亿美元的民众投票结果显示,小丑的确笑到了最后——疯狂乖戾的恐怖活动竟然带来了缤纷绚丽的娱乐性,这件事本身就邪门无比、邪恶异常。
……可如果你用“别较真儿嘛!”的玩世不恭态度来嘲笑我,那么,严肃认真了两个半小时的“现实主义剧情史诗”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恰恰成了最大的笑柄。毕成功(blog)/文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