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7次危机造就5次票房高峰 007英雄救市?(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1日09:55  竞报

  减产瘦身成风气

  如今,在好莱坞,以派拉蒙、环球、20世纪福克斯、迪斯尼、华纳兄弟、索尼为首的六大电影公司及其子公司都离不开借贷,大多数电影公司拍片时都会向银行借款,直到影片发行上映赢利后,才会还贷,很少有电影公司拍片全部自掏腰包。在金融风暴下,借贷市场一片混乱,华尔街危机重重,金融机构纷纷撤资,众电影公司也不得不减产或者为大片瘦身。

  环球正在试图将旗下的罗格影业以1.5亿美元的价格卖出;派拉蒙决定减产影片至每年20部,并裁员25人;NBC环球宣称2009年会减少3%投资。此外,迪斯尼在佛罗里达建主题乐园的计划也已搁浅;而摩根大通金融集团暂缓为梦工厂提供资金;《花花公子》近日已停止DVD发行,开始全力做网络发行。

  悲观者:急需政府的援手

  受美国金融

海啸影响,好莱坞也开始资金周转不灵。当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通过时,不少好莱坞圈内人士私下呼吁道:政府也应该伸援手救救好莱坞!其中难免有玩笑色彩,但好莱坞受金融危机影响是不争的事实。竞报记者张暄/整理

  -反方观点

  经济紧缩娱乐必然膨胀

  经济低迷并不代表娱乐业会受到冲击,相反的,每一次大萧条都会让电影业和娱乐业繁荣,因为人们不再去酒吧、饭馆消费,去看电影或者在家看电视,反而来得便宜。秋季以来许多电影票房连连增高,就是明证。

  -反方举例

  经济越差票房越好

  金融危机,各行业裁员以自保,偏偏电影电视剧走出逆势上扬的曲线图,再次证明了好莱坞的黄金法则:经济越差,票房越好。

  美国电影业者指出,尽管经济不好,大家仍会出门看电影。这种现象早在大萧条年代就开始了。1982年,美国失业率高达10.8%,人人自危,可是电影《外星人》却创下蝉联16周票房冠军纪录,导演斯皮尔伯格光是分红,每天就有50万美元的进账。

  看喜剧电影逃避现实

  好莱坞如今不流行高消费、炒股票的剧本,这样容易揭开人们的疮疤。相反轻松愉快的喜剧开始走红,这在历史上也有佐证: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造就了一大批轻松愉快的电影,秀兰·邓波儿的踢踏舞踢走了美国人的忧愁,一大批喜剧中的富人被塑造成可爱的傻瓜。“在金融动荡的非常时期,人们更喜欢逃避现实的电影。”华纳兄弟国内发行部总裁丹·福尔曼如是说。秋季档最吃香的电影类型非喜剧片莫属,《歌舞青春3》《阅后即焚》都获得极高的票房。

  而今年年底,中国电影市场最重要的贺岁档也不再如往年一样充满了仇杀和悲剧,《女人不坏》《非诚勿扰》《赤壁》(下)、《爱情左右》《桃花运》等等,都致力于让观众在愁苦的一年末尾,在电影院里欢笑,从而忘记对经济危机的种种担忧。

  -新闻事实

  电影是危机中的安慰者

  今年夏季,在美国总体经济不景气、油价飙升的不利形势下,全美电影票房却未出现滑坡,以总票房超过41亿美元的成绩与去年同期持平。

  进入秋季,正值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加上秋季档历来是票房低谷期,好莱坞发行商也不愿在秋季投放大制作影片,所以业界并不看好秋季票房。但尼尔森调查机构的数据却表明,今年秋季美国电影票房逐步升温,自9月中旬以来,已经连续多个周末电影总票房超过去年同期,截至上周末,今年秋季档的电影总票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约百分之十。

  从历史上看,好莱坞电影经常扮演危机年代的安慰者角色。根据亚当斯媒体调查数据显示,在华尔街证券市场崩盘的1929年,美国遭遇史无前例的经济大萧条,民众被迫节衣缩食,为了逃避愁云密布的现实世界,美国人纷纷钻进电影院寻求心理慰藉,结果当年全美电影总票房竟比前一年暴增58.2%!当“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在恐怖阴霾下,电影院再次成为美国民众的“心灵避难所”,“9·11”后的电影总票房同比上升了8.6%。

  买电影票的钱还是有的

  此外,电影票的价钱低廉很多,人们本来已经承受了足够大的压力,这个时候去影院放松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更何况金融危机并不会掏空人们口袋里买电影票的钱。过去美国七次经历金融危机,有五次当年电影票房不降反升,足以给电影人信心。 竞报记者张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8364;

更多关于 007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