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深圳湾》:历史的艺术价值和艺术的历史价值(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5日15:55  新浪娱乐

  此片具有艺术的历史价值。此片的历史价值,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册上又新增添了重要的一页。这主要表现在流畅大气的叙事追求和考究个性的语言表现上。从叙事技巧上来说,此剧时间跨度达30年,人物有名有姓者近20人,这就要求主创者不仅要熟悉这段历史,还要深谙表现这段历史的技巧。30年,历史巨变,当为后世史学家瞩目,而艺术家们要表现它则也许要困难的多。但剧组主创者们却将这样波澜壮阔的历史艺术呈现的流畅大气,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但见蜿蜒,不见断折。其中主要方式之一是运用了呼应法。这种方法原在中国古典小说运用得十分突出,所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注此写彼,手挥目送”即是。而该剧运用此种手法也极为娴熟。剧中林笑怡父母用“毛选”封面伪装世界名著,在那大动荡时代几乎招来女儿杀身之祸,但这些“伪装书”在剧中如同《红楼梦》中引出“宝钗扑碟”、“滴翠亭私语”、“小红稻香村寻凤姐”、“黛玉葬花”等故事的那一双“玉色蝴蝶”起到了穿针引线、情随意转的功用。此剧中的那一箱“伪装书”,即是赵、林二人的爱情信物,又深深地打上时代的烙印,在此片“各个历史阶段”中出其不意地出现,既推进了剧情寓于了时代中人的命运,这不得不让观众惊叹主创们“伏脉千里”的高潮叙事技巧。叙事技巧中的另一个方式,就是运用了象征手法。这种手法在剧中有多处出现,如,“逃港”后通过艰苦创业最终事业辉煌的赵可建本以为可以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但是却吃了老父的闭门羹,让人不得不感受到要和世界接轨,要扣开“极‘左’老父”的大门是何等容易。那些“伪装书”

  不是隐喻那个时代的“伪装”么?难怪剧中反复说出“我们以前怎么那么傻?”一句让人玩味再三的反诘。剧中“迁村”,难道“迁”掉的不就是旧思想,而迈向新生活么……例外,此剧中任务语言颇具特色。电视剧是一种视听艺术,人物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化,也是创作者们最为重要的物质化成果。此剧中人物语言悲情处直堪喷泪,戏谑处直堪捧腹。在塑造赵可设这一生活中的农民事业上的改革家形象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使人物真实可信。例如,当日方代表和他进行合资谈判时,他直接问了一句“是你大,还是我大?”当得到回答说“一样大”时,他满意地点点头;在不愿意搬迁的“老古董”们去看戏时,他却一边让他们的子女(户主)签字并立即拆迁,一边又当着“老古董”故意说“谁叫拆迁的?谁签的字谁负责,还有没有王法!”一个改革初期的实在而又狡黠的农民形象跃然荧屏。

  总之,用“美学的历史”的标准来考察《深圳湾》,这是一部具有具有历史的艺术价值和艺术的历史价值的优秀作品,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一部献礼片。人们在荡气回肠的故事中,一定会得到一种思考,那就是对一个民族曾经的彷徨迷茫而惋惜,对一个民族思想解放后的喜悦与。史中觅诗,《深圳湾》的确能给观众以理性思考的快感和诗化鉴赏的美感。 仲呈祥 张金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8364;

更多关于 《深圳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