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毕成功:《对话尼克松》凡人VS.偶像(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4日11:50  新浪娱乐
毕成功:《对话尼克松》凡人VS.偶像(图)

《对话尼克松》

  小毕的个人评分:100分(A)

  《对话尼克松》(Frost/Nixon)说是改编自同名话剧,实则良性借鉴了电影《女王》。很正常,本片的编剧彼德·摩根本来就是《女王》的撰稿人,再结合同样出自他笔下的《末代独裁》,便不难发现三部当代名人传记内在的共性:阿明将军、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以及本片的尼克松总统,都没占据最多的戏份,都是通过一位配角“引荐”给观众的。

  ……这种“用凡人衬托偶像”的手法并非经典传记片的模式,像《巴顿将军》或《甘地传》那样细数人物生涯每场战役每个关卡的作品才更普遍。可上述三部影片也不完全等于《莫扎特传》式的另一种成名套路,似乎可以看作《莫》的变种——《莫》里丰满立体的男一号不是“偶像”莫扎特,而是“凡人”萨列里;而《女王》、《末代独裁》、《对话尼克松》虽然也由“凡人”们当主角,夺目的却毫无疑问是三位“偶像”。

  不仅如此,《对话尼克松》也有别于《女王》或《末代独裁》。主人公弗罗斯特没深深折服,没成为“粉丝”,没融入或逃离其光芒;而是在看清尼克松这个“偶像”骨子里仍是“凡人”之后,将其请下神坛,成就自己化身为另一个“偶像”,夺走了他的光芒。

  这点首先反应在标题的“Frost/Nixon”上,两个名字的交锋与互动才是关键,而不像“The Queen”或者“Last King of Scotland”那样一边倒。再看同时于《女王》和《对话》中扮演“凡人”的迈克尔·西恩就更容易发现问题:忽略两位史实人物的天差地别,西恩在《女王》里始终保持着谦恭、克制;而在《对话》的后半程,已无法收敛其自信与张扬——或者说彼时正逐渐升级为“偶像”的弗罗斯特根本不想、也不需要再藏了。

  可惜西恩塑造的弗罗斯特虽然惟妙惟肖,却不讨喜。这个主持人大约相当于时下的某位名嘴,非常草根乃至市井,左右逢源、油腔滑调且遮掩不住满脸对名利的向往。起初他似乎只是模糊地嗅到了上位的机会——正如在电视台的控制室看尼克松辞职时背后的灯光熄灭而使他“眼前一亮”的视觉效果被放大出来那样,他本能地去争取这次机会,却并无(或者说导演没打算让我们看出来他有)明确的目标。

  女人也好、推销参与制作的电影也罢,不外乎沿途的附属战利品,驱使他追逐下去的利益更多源自电视转播所能到来的商业价值——正如最开始他向制片人搭档强调的“有四亿人看了他的辞职演说,你想想我们这期节目将赢得多少收视率!?”这样一来他不努力研究采访的功课,却把大量时间花在赞助商、发行商、美女身上便得到了很好的解释。

  但很快,弗罗斯特就撕破了这层下意识“逐利”的伪装,而露出一心一意“追名”的獠牙。促成转折的契机就是那个电话,那个到最后“甚至无法证明是否存在过”的酒醉的尼克松打给他的电话。“偶像”尼克松告诉了他什么呢?简单概括就是:你我本都是“凡人”,我们都成功过,也都失败过,而即将来临的决战会让你我彻底分出高下……

  挂断电话,弗罗斯特便如上了发条般奋起。仿佛一条鲨鱼,女人或制作电影等不过是灌进嘴里的小鱼、小虾、浮游生物;但哪怕一丁点儿血腥味,也能把这头猛兽的残忍天性激活。放在本片中,这滴血即“尼克松暴露了他也是由‘凡人’成长为‘偶像’并且害怕再次跌回‘凡人’的事实”。……这不正是弗罗斯特苦苦寻觅的机会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