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像奖:好片藏在烂片中(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7日08:46  南方日报
金像奖:好片藏在烂片中(图)
鲍起静在《天水围的日与夜》中演中年妇女阿贵。CFP供图
金像奖:好片藏在烂片中(图)
“站街女”们的命运和所有感人的悲欢一样让人感叹。CFP供图

  本报记者李培 2009年恰逢香港电影百年,但并不是说这一年就会出现超过以往的电影。4月19日,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将颁奖,无论是以15项提名领跑的《赤壁》,还是获得最佳亚洲电影提名的《非诚勿扰》《海角七号》、《神探伽利略》、《梅兰芳》《集结号》,都已经让人们提不起任何劲头。要在一堆烂片中发现好电影,并不只是评奖委员会的事情,本报记者从无数影片中去粗取精,为你推荐感动了他们的这两部电影。

  《天水围的日与夜》:在残缺的生活里找到温情 

  去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许鞍华《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陈可辛《投名状》天文票房数字前挫败下来。我当场采访过他们二人,陈可辛说尽管自己获奖,但最崇敬的是许鞍华,“她一直坚持用小成本的电影方式记录自己对人生、对香港的切身感触”。许鞍华告诉我,本来《姨妈》可以拍得更像真实的自己,却因为她对内地生活的陌生,最后拍成了黑色幽默,记得她当时的表情很坚定:“我不可能像陈可辛那样,改去拍大制作,我只能继续我的小成本,拍出我所熟悉的生活。”一年后,《天水围的日与夜》让我看到一个更加纯粹的许鞍华,看到她的坚持与真诚。

  “裸退”一词曾被创造出来用以说明领导退休后不挂任何职务。《天水围的日与夜》后的许鞍华让我想到一个词“裸进”,在本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评选中,在《赤壁》、《画皮》《长江7号》这些程式日渐繁复的大片包围下,《天水围的日与夜》褪却一切炫技,用很轻的镜头,拍很轻的人生,拍出了很重的情感。

  看懂电影必须了解的背景是,天水围是香港底层社区,是这个繁华都市里的“悲情街巷”,曾爆发震惊全港的灭门惨案(这个故事将出现在许鞍华的下一部电影《天水围的夜与雾》中)。在《天水围的日与夜》里,许鞍华没有回避这个香港人不愿正视的旮旯,也没有把镜头对准这里的肮脏、龌龊、不堪,她背着摄像机走入这里的街巷,记录下他们的日日夜夜。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天水围的贵姐丧夫,与儿子相依为命,每天的饭菜是一个青菜、一个蒸蛋;每天的对白是“买了报纸没”,“没买,都没有出门”。在许鞍华的镜头里,回家后的贵姐把卫生纸放在鞋架上,菜放在地上,儿子每天无所事事、要么昏睡要么出去找同学,母子无言,生活已程式化。电影开篇,贵姐洗了母子两人白天穿的衣服和裤子晒起来,许鞍华的镜头穿过衣服和窗户栅栏,落在远处天水围万家灯火的夜景上,留下字幕:“天水围的日与夜thewayweare”。

  一包贮存的冬菇,由阿婆撕去价格标签送给帮她抬东西的贵姐母子,简单却温暖人心。失去女儿的阿婆无人照顾,唯一的感情寄托是读中学的外孙,但阿婆女婿改娶后,外孙不再与阿婆联络,她枯萎的老手拿起电话欲言又止,细节处让人心颤。终于鼓起勇气的阿婆花掉所有积蓄为外孙买了金链,却被女婿拒绝,失落之余,阿婆干脆将金链送给邻居贵姐母子,真正的“远亲不如近邻”,不加修饰地拍到电影里,看得触目惊心。

  表面平静的空镜头背后,隐藏着世俗生活的种种内幕。到了影片后半段,观众大概可以若有所悟,没有儿女的老人阿婆晚年凄惨,早中晚都是炒青菜加米饭,但却不放过一点邻居的关心,渴望冷漠都市里零星的友情;麻将桌上一家人有贫有富,贫困的贵姐一直让着弟妹,弟妹的孩子出国留学却歧视贵姐的儿子;母亲生病卧床后,一向孝敬的贵姐却迟迟不来探望,最后在一个电话里解开心结,原来还是母女同心;儿子习惯性地向贵姐回答“哦”字,不是母子不合,确是真实生活的临摹。《天水围的日与夜》里,巨细靡遗的细节、平平凡凡的小人物都散发着人情味,他们在残缺的生活里找到温情。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平凡小人物平静地接受现实,但他们其实有对生活执著的追求。这是一股被忽视的力量,拍出真实的生活其实不需要特技,不需要生离死别的桥断,许鞍华化繁为简,拍出了平凡人生活的柴米油盐,却绝无半点沉闷枯燥。尽管《天水围的日与夜》很难叙述出特别完整的剧情,但它用支离破碎的生活片断,汇成一面反照寻常的镜子,让反观平凡生活的我们惊讶。

  影片排斥了高深和伟大的价值观,排斥了故作姿态的电影程式;镜头对准的是城市一隅的小人物,日常生活占据了他们的全部,他们的人生哲学就是忍让、知足。不过,许鞍华的镜头绝不是窥探生活的摄像头,只要稍微留心,就会发现她留下的处处玄机。电影从一个早晨开始,到中秋夜晚结束,日与夜恰好是形式上的一天,夏与秋是形式上的一年,电影结束后,尽管片中的家长里短不易记得,但底层平民的生活味道却很难磨灭。拍出真实生活里的暗水深流,这就是我以为的许鞍华的“裸进”。

  《我不卖身,我卖子宫》:邱礼涛的反讽与光明

  本报记者郑照魁

  邱礼涛很有意思,电影从不过分夸张以致怪诞奇观化。结尾指向的光明,更加不是道德政治正确的所谓光明,而是尊重各人选择、善意争取终有回报的光明。

  难得在香港看这部电影时,卖票的人居然还记得这个奇长的片名,我说要看刘美君的片子,对方居然回答:“噢,《性工作者十日谈之二:我不卖身,我卖子宫》。”

  现在很讨厌标题党,于是《性工作者十日谈系列之二:我不卖身,我卖子宫》刚一出来,我就有点本能地拒绝。总觉得这像是个只有噱头、没有内容的虚幻之作。直到在台湾时看到刘美君拿了最佳女主角,才想起来看一眼,才发现这是邱礼涛的作品,差点错过了一部好片。

  众多香港导演之中,只有两个导演是关注妓女生活的,一个是陈果,一个是邱礼涛。当年像林超贤拍的《豪情》之类的电影,虽然里面的妓女角色也不少,但故事本身却不是围绕妓女展开。而陈果和邱礼涛———一个关注“北姑”,一个关注“本地鸡”———用三部电影捧出了两个金马影后:《榴莲飘飘》里的秦海璐和《我不卖身,我卖子宫》里的刘美君。

  这几年虽然虚无缥缈的大片当道,但关注现实的电影依然不乏力作。连奥斯卡都转变了路子,现实类作品开始频频拿奖。今年的《贫民富翁》就明显表现出这样的倾向。只可惜,大片们依然肆无忌惮地占据着所有的院线,真正具备社会意义的《天水围的日与夜》与《我不卖身》这样的小成本港片却没有多少市场。哪怕在金融风暴来临之后,也依然如此,看起来像是绝妙的讽刺。难得在香港看这部电影时,卖票的人居然还记得这个奇长的片名,我说要看刘美君的片子,对方居然回答:“噢,《性工作者十日谈之二:我不卖身,我卖子宫》。”

  其实这部《我不卖身》虽然名义上打着“之二”,却与第一集根本没关系。只有主角的职业相同,都是妓女。这次的主角从上次的一堆性工作者姐妹转移到只剩一个:站街的烂牙吸毒女黎钟钟。一个对母亲又爱又恨、还钟意养鸡、为死鸡立牌坊的神经质女人。故事情节也挺简单,钟钟和姐妹们站街拉客,“北姑”们的大量涌入使她们的生意每况愈下。组合2R的黄婉伶(RACE)在里面扮演黎钟钟的邻居黄莲花,怀着双胞胎,牵着几岁大的女儿,周旋在死去的前夫的赔偿金和如何取得留港居住权的问题上。尽管疲惫、后悔而且无奈,她仍然看不起那些性工作者们,以“正经人”自居。黄秋生在里面扮演一个保险推销员,因客户的意外死亡而认识了黄莲花。另外还有一个人物就是一个年轻的摄影师,拍腻了大城市的繁华,转而关注这些底层人物的生活。四个人物的结局看起来也很平淡,黄莲花拿到了居留权,黎钟钟镶好了牙去见了病重的母亲。黄秋生依然在卖保险,摄影师却去了大陆,要拍西部底层的人。

  《我不卖身》里的台词,其实一如既往地含蓄。记得里面有个桥段,黎钟钟希望自己的熟客在娶大陆妹之前多帮衬自己一下,遭到拒绝之后,就对姐妹忿忿地说:“罗湖怎么还不关闸啊,省得那些‘北姑’们来抢生意。”除此之外,黄秋生也比较有意思,每次他出场,都带着一排字幕,某某某,保险价值多少多少……虽然角色搞笑,但不得不说他的确很专业,见到陌生人,听到其对话就能迅速判断他对于自己的价值。尤其是最后莲花在公车上产子时,他还忙着给人发名片的桥段,更让人想起保险员们普遍的做派。还有一个镜头,一个站街女对着摄影师说,你采访我好了,我给你讲我老母的故事,我老母也是做“鸡”的,我们家代代相传……

  整部戏最点题的,其实还是里面的修女。这里的修女看起来跟第一集的社工异曲同工。修女说,我不会逼她们从良,只是在帮她们伸张正当权利。所以,卖身换钞票,卖子宫换居留证,行为本身的沦丧与行为背后的道德批判,看起来实在有些深思的味道。邱礼涛很有意思,电影从没过分夸张以致怪诞奇观化。结尾指向的光明,更加不是道德政治正确的所谓光明,而是尊重各人选择、善意争取终有回报的光明。在以现实为主题的香港电影里,已经很难得了。至少比《新宿事件》和《天水围的夜与雾》那样的让人压抑绝望的感觉要好得多。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金像奖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