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大片《麦田》在何平导演精准的镜头语言里,静静地将衬托在壮阔麦田畔的一城纯朴勇敢的先秦“剩女”(守城的妇女)豁然展现在观众面前。
影片从两千多年前,锐士暇(黄觉饰)和奴隶辄(杜家毅饰)在亲历长平之战砍杀草埋赵国战俘后,急于回家收麦子讲起;他们在逃跑中误入赵国剩女们的城池,俩人为存活而编造谎言令满城女子从大喜大赞到大怒大悲,直至全城巾帼饮酒自了。
这是一部自然主义的史诗,自然的表现者一方面是标题的麦田,另一方面则是象征着自然、源泉、播种和收获的女性及其隐喻的女性主义。呼唤着人的本善本真;反对背叛、伤害、血腥的战争等一系列行为所代表的本恶和原罪。鲜明的观点震人心魄。
主演范冰冰和黄觉以张力极大的夺目演技,深刻诠释出先秦男人与女人不分尊卑贵贱、老少妇孺的平等。这种平等可不仅仅是谁占谁坐的规矩问题,就算冯小刚的喜剧里葛优对女人再好,骨子里的物化是改不掉的男权沙文本色。而在《麦田》里,平等集中体现在责任的平等上,男人和女人用着不同的方式保家卫国——没有谁保护谁,而是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赋予双方同等重要的使命,所以五五开的双方才真正能做到彼此认同与尊重。
至于影片以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来划分时间和色调,这招其实跟《英雄》里的视觉处理类似。不同之处在于,何平的粗犷、苍凉,与张艺谋的艺术化、戏剧化到极顶的唯美,有着本质的不同。正如平铺直述的剧情和简约质朴的角色,伪装平淡,实则暗涌着不动声色的力量和大巧不工的哲学。可爱的是,何平导演在视觉、情节的返璞归真之余,用尽了变化多端的语言、酣畅淋漓的音响、收放自如的配乐(尤其是穿越麦浪的沙沙声响与疾走的步履声,仿佛一曲秦人长平胜利的颂歌),……在一缕疑似黑色幽默的怪味基调下,一城剩女们居然流溢出难以磨灭的英雄主义气息。
经常在主流商业大片中,以女二号身分夺戏的范冰冰(参见《心中有鬼》和《非常完美》),此次领衔主演。她以很实在的演技把城主剧葱(王学圻饰)年轻美貌的妻子骊的高贵优雅、苦盼夫君的迷茫忧伤、回忆合欢的撕扯缠绵,展现得惟妙惟肖。尤其是当她作为剩女们的代表——城主之妻,与来犯强盗(王志文饰)对峙的一场戏,沉着冷静的几句对白,把握的十分妥贴。义愤填膺时内心尚存无助,又必须以坚强果敢的外在气场示人的女性特有的矛盾,被她刻划得生动有力。
实际上,我一向认为歇斯底里不难,沉敛的表演才是更值得玩味的境界。同代的中国女演员里到这个境界的目前还不多,但范冰冰绝对是其中之一。到现在我还记得《苹果》里面颠覆性的表现,这时候若回头去想当年那个“金锁”——在极少数能够做到所谓沉敛表演的同代中国女演员里,范冰冰是不是最好的一个见仁见智,但她绝对是成长幅度最大的一个。在《麦田》里,她用坚强和柔美并存的表现,把一个既可以女人味十足、又足以母仪一方的女性刻画得十分完整。整个电影也在呈现这一点:女人是美的,但更是有力量的;女人是需要依靠男人的,但离开男人完全可以相互扶持地生活下去;女人是柔软的,但柔软并不意味着没有气节,而有男人所不具备的韧劲。总之,女人很好看,不好惹。
值得一提的还有,在本片中成功转型的黄觉和王姬。黄觉的演技张力在于其肢体语言的雄性美,以及先秦人精炼的对白爆发出来的巨大戏剧张力。他的化妆彪悍阳刚,在内蒙古额尔古纳河谷优美的自然环境和金色的麦田里,无论是站立、奔跑、摔打、翻滚,古铜色肌肤均辉映出悦目的金属光泽。黄觉在饰演锐士时的骁勇和傲慢,一改过去的刻板银幕形象,白口上时而故作深沉又时而故意高调的设计,堪称一次有趣的冒险。而身体条件则为他误入赵城,使剩女们表现出难以名状的喜悦、渴望乃至癫狂,打下良好的视觉基础。王姬扮演的祭司同样到位,将自己从一贯的美人角色转换为“神人”,深厚的表演功力将素妆的无力轻易遮掩,演绎巫女角色时在荒诞中不失冷静,保持住作品的格调,不滑稽、不廉价、不夸张,令人信服。……至此,也不难看出《麦田》的群像演技有多么强大。
影片中全体妇孺表现出的善良纯朴、自然冲动、欢呼雀跃、倾城相传的情景,那种对男人大胆的渴望与对勇士们回归的无比兴奋,让每一位观众都会体会到一种心灵上的巨大震撼。当强盗来犯时,她们对自己是否手无寸铁,和城池是否要平安完整,所投入的关注程度的巨大差异,足以感天动地——那种忘我,就是女人原始的、自然的、本能的牺牲精神,而正因为有这种牺牲精神,女人们才能像土地培育麦田一样,孕育生命。
何平导演用缜密的调度,把人们在短短几天内的爱恨情仇一网打尽,又将其女性主义的视角,有理、有力、有节地阐释完毕。这也正是女性观众(尤其是现代都市剩女们)和有心了解女人的男性观众,千万不能错过本片的原因。
李荣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