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6届金马奖红地毯上,作为台湾电影代表的侯孝贤和舒淇率先亮相,这其实为本届金马的立足点再做了次确认:在台湾举办的电影奖,当以台湾精神为重。哪怕是在近两年大陆电影大举入围之下,也不能改变金马的“岛屿色彩”。所以,在侯孝贤和舒淇之后,出场的就是极具本土色彩的地方官们。这也反映了,近年来大陆电影突飞猛进,香港电影日渐凋零,台湾电影病后初愈的整个大环境。
金马奖组委会在放眼整个华语地区的同时,也不容易把握评奖的标准。《风声》、《斗牛》和《赛车》都在咄咄逼人,又是完全不同的类型。侯导的领军,蔡导的和好,莫不是希望本届金马的颁奖能留给观众一个公平的谈资,在今年较弱的入围片中保持适当的平衡。当然,作为一个年度重要的娱乐活动,今年的颁奖礼还是有所期待的。李安和张曼玉的压轴现身,无疑把红毯的气氛推到了高潮,有形的提升了金马奖的级别;而颁奖中缅怀逝去影人的一段,李安等四导共同颁奖,也是模仿了去年煽情的奥斯卡。
总得来说,本届金马的主要奖项得主,基本在媒体的预测之中,没有大的冷门爆出。在这次金马奖的入围片中,最大的热门还是台产片,最主旋律的还是民意所向。《不能没有你》在戴立忍“8项提名全部拿奖”的豪言壮语和前日“观众票选最佳”的预热下,终于还是拿到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原创剧本等,最重要的几项大奖。这部冷静的黑白片,聚焦社会热点,体现人文关怀,从技术到立意都充满了诚意。编导剪于一身的戴立忍,耗尽的心血得到回报,像《海角七号》一样是台湾电影复苏的标志。
与大陆电影有关的奖项,大致做到了不偏不倚,可见金马评委对外的谨慎态度,譬如《梅兰芳》拿下的最佳男配角,最佳新人奖项,无需争议。就像管虎自己说的,《斗牛》的改编剧本奖,更像是种鼓励。而大陆和香港的影片,在表演技术类奖项中,均可以适当分配,以求平衡,黄渤、李冰冰、惠英红和张家辉皆如此。尤其是男主角的“双黄蛋”,体现出金马奖组委会旺盛的“学习精神”,无论是好莱坞,还是大陆,成功经验都可以为己所用。蔡明亮那部充满个人抽象概念的《脸》,也算得到了小奖的安慰,总算没有白回来捧场。此外,本届金马奖对于《音乐人生》的肯定,让华语纪录片增加了被关注的机会,且技术类最重的奖项莫过于最佳剪辑了(这也让戴立忍很遗憾)。其实真正的遗憾者,还是9项入围的《如梦》,编导演们真的做了场“黄粱美梦”,满心欢喜而来,两手空空而归。
当侯孝贤、吴念真等台湾“新电影”的老人站在台上时,场面顿时伤感起来,给这场漫长的颁奖礼留下一个温暖的瞬间。刚刚走出低谷的电影人,正处在重新起步的关键阶段,此时回顾上一辈多年前的努力和薄发,才可理解戴立忍的眼泪有多么辛酸,如看老胶片一般感慨。
董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