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读冯小刚:看淡了金钱 冯氏悲情关照内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4日11:09  上海青年报

  曾经,每年春节冯小刚都是当仁不让的“幽默主菜”,负责让大家笑口大开。后来有了《集结号》,冯小刚的电影不再只有笑声。这次,《唐山大地震》来了,震撼人心的3分钟地震场面,直刺泪腺的情节故事,让大家又在冯小刚身上找到了新感觉。从《唐山大地震》回首冯小刚的导演历程,可以看到无论在电影的题材、投资还是表现形式上,冯导都在改变着。本报记者通过采访上海影评人协会会长王纪仁教授、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教授,以及影评人葛颖,解构出了冯小刚电影之“变”。“当冯小刚开始关注起这些沉重的题材,市场票房什么的他也就看得很淡了。”石川如是说。

  本报记者 林艳雯 实习生 耿耀

  题材之变

  从平民视角到宏大叙事

  被封为中国“贺岁片之王”的冯小刚在早期的创作生涯中总是洋溢着一股市民之风和世俗之气。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教授认为,冯小刚的电影是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的痞子文化而出现的,无论是《甲方乙方》《不见不散》还是《没完没了》,大多采用都市生活中的平民视角,其落脚点便在葛优扮演的“小人物”身上。石川指出,以葛优为代表的主角“既不英俊,也不高尚,甚至有很多小人物特有的猥琐和低俗”,这便形成了冯小刚早期的电影特征。

  随着在商业电影市场上创造了一个个票房神话,冯小刚开始考虑如何不仅娱乐观众,更能够在电影中融入一些自己内心的想法。石川说:“冯小刚后期的电影总是试图将自己的一些内心的诉求在电影中表现出来,如《一声叹息》《非诚勿扰》,都折射出了他自己的一些生活阅历和人生感悟,以及对于自我的一些感怀。”此时的冯小刚电影,喜剧因素开始减弱,感伤情绪开始上升。

  随资本不断涌入,曾经最擅长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中以小见大的冯导也开始执导起大片来,《唐山大地震》的出现,是冯小刚真正开始在题材上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命题的关注,并在电影中涉及宏大叙事和意识形态等领域。上海影评人协会会长王纪仁教授认为:“宏大叙事并未过时,且真正能够在影史上留下地位的还是那些风格大气,结构宏大,具有历史感和沉重感的电影。而贺岁片因为自身局限性,不能拍出悲剧、正剧等具有历史深度的影片来。”

  “冯小刚的电影开始主流化了,由原本的痞子精神升华为了对于心境和历史沉淀的感悟。”石川用“顽主老了”来形容冯小刚的这种转变。“当冯小刚开始关注起这些沉重的题材,市场票房什么的他也就看得很淡了。”

  效果之变

  从逗人开心到关注内心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冯小刚拍喜剧肯定会赚钱,所以他为了挑战自己而故意不拍喜剧,以便向人们展示自己更多的才能。然而,随着电影《唐山大地震》的上映,冯小刚在催泪和煽情上能否同样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呢?“我对冯小刚本人很有信心,我认为他一定能驾驭好这种悲情题材。”石川力挺冯导,不仅缘于对冯小刚执导能力的信任,更源于冯小刚之前在他的贺岁喜剧中便已经潜移默化地展露出了驾驭悲剧的才华,“冯小刚不仅擅长拍摄喜剧,其实他的喜剧严格归类可以算作悲喜剧的范畴,而这正是电影艺术中的最高境界。”这也正是《非诚勿扰》和《一声叹息》等影片为什么总能够让看完的观众“笑着流泪”。

  “其实他又升华了,他正在越来越摆脱商业导演的束缚,更多地关注自身内心的诉求。对于内在人性表达的需求,将会是今后电影的发展趋势。”影评人葛颖如此评价冯小刚。他认为《唐山大地震》是冯小刚电影风格的一个新的转型,并且具有前瞻性:“冯小刚开始玩悲情,做历史题材,还搞3D电影,这并不是抱着玩一把的心态,而是一种对自己的突破。”

  葛颖还拿喜剧和悲剧是电影市场的一对天平打比方,“中国电影市场太单一,目前市场上的电影大多主打喜剧,因为尝试喜剧是比较稳妥和保险的。从长远的市场角度来看,冯小刚必将证明自己的成功。”

  投资之变

  从小成本电影到大制作巨片

  让我们算一组数字。1997年冯小刚贺岁片的开山之作《甲方乙方》投资400万,最终票房成绩超过3000万。电影《集结号》的投资8000万,加上宣传合计总投资达到将近1亿元,首映40天票房就将近2.6亿,还进军海外市场进账200多万美元。而正在热映的新作《唐山大地震》,成本不低于1.2亿人民币,这次的目标直指5亿票房。

  王纪仁教授以“大投资、大产出必然带来大回报”来归纳现在的商业大片成功的原因。虽然张艺谋《英雄》陈凯歌《无极》都堪称是投资和票房的双重大片,但在王纪仁看来,真正做到转型成功的还要算冯小刚的《集结号》。“不仅有票房,而且在艺术成就和人文意识上也上了一个台阶。”葛颖也对“上了一个台阶”的观点很是认同,“《集结号》可谓是一部票房和口碑双赢的影片,它开创了冯小刚大片加喜剧这一电影模式,是商业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葛颖还认为,从小成本到大制作是电影的必由之路,冯小刚实在太聪明了。“拍《夜宴》是抱着对张艺谋审美的挑战而去的,冯小刚觉得张艺谋的审美特别俗,所以美工出身的他决定套用一个经典的叙事模式来快速出一个作品赚钱。”虽然《夜宴》口碑不佳,但冯小刚极具自省精神很快转变风格,“所以他不愧是中国第一流的导演”。

  从小成本电影晋升为大制作巨片,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在电影中植入了广告,冯小刚无疑是吃螃蟹的人。虽然对待植入广告影迷们褒贬不一,但石川认为,“在电影商业化之路上,植入广告无论是对电影营销还是产业发展,都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其对电影本身是有益处的。”

  据悉,在电影《唐山大地震》中,赞助商植入的广告的价值将达到近1亿元。在影片中,剑南春、Kappa羽绒服、宝马车、工商银行等植入广告出现得很是赤裸裸,可是却并没有招来骂声一片,“也许这是冯小刚考虑到影片过于悲伤的基调而给观众一个调剂情绪的机会。”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