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几部贺岁大片中,最令我惊讶的是《非诚勿扰2》。原因不是它多好,而是———如果考虑到这是一部含有6000万植入量,同时必须对股东及市场负起商业责任的冯小刚电影———它勇敢地(从投资人到制片人到监制无一不看到它的“异常”之处但竟然悉数绿灯通过了),或者说巧妙地(借壳生蛋?)处理了中国电影中一个非常罕见的主题:死亡。 《非诚勿扰》本应没有续集,男女主角历经磨难走在一起,后面的事不需要讲也很不好讲。生活的真相都摆在那里,观众只需要得到一个浪漫爱情的幻觉,像好莱坞电影一样停在happy ending即可。但有续集就麻烦了,讲什么?一个创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永远是讲什么而不是怎么讲,即使复杂如《盗梦空间》,其核心依然是丈夫和妻子的情感关系。到了《非2》,顺理成章的一步是处理婚姻问题,秦奋和梁笑笑结婚,展现前前后后种种喜剧闹剧或者小悲剧。国内外都不乏这种影片,连冯小刚自己都拍过《一声叹息》,《非2》能有什么特别?
特别之处就是王朔当了编剧。这两年王朔销声匿迹,突然一出手就是这样:讲人生。这话听上去像讽刺,但看了《非2》你就知道,他讲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将面对或正面对的人生。片中孙红雷那个角色可以说是王朔的代言人,影片从中后段开始变成孙红雷的“独角戏”(其他角色都变得相当功能化),他患上一种罕见的不治之症,即将不久于人世,怎么办?开始“说话”。
“说话”一向是冯小刚电影的特点,这特点曾催生一段又一段经典台词,并让冯小刚电影有了“全靠台词制造喜剧效果”的诟病,但“说话”背后支撑着的是冯小刚对中国社会及当下生活的一贯思考,不管这思考有多局限,你都不得不佩服他对人的执着。《非2》的“说话”有了一个更广阔的音域,就是释然。这可能和王朔多年参佛有关,也必然因为他和导演、演员对人生的体验、领悟殊途同归(同样,也将与观众共鸣)。影片第一场戏就是“离婚典礼”,直接把秦奋和梁笑笑的未来置于“无路可走”的状况中;继而是试婚,不试如胶似漆,就试七年之痒;然后到了大转折,生命即将离去,怎么给自己、给世界一个交代?
在这里王朔几乎是面对面地和我们说话了。他说:不过了;有几件事情我还放不下;川川是个好孩子;我给她攒了点钱,让她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我想有尊严地死;等我死了,记忆的信息飘散,作为来世相谢的依据;这个人,没有多好,也没有比谁坏……简单说,就是承认失败。承认这一生并未成就任何事情,毁了几段关系,得罪了一些人,辜负了一些朋友,但现在全部了然,无以为报,唯有祝福和解脱。
影片最后40分钟一定会引起很大的争议,“来看贺岁喜剧乐呵乐呵”的情侣档估计要大跌眼镜,准备在电影过后求婚的朋友可能真的要“将错就错”,批评影片缺乏叙事技巧或更多指责的影迷将抓到最大的把柄,而令我感动的是有人愿意这样和我们说话,说这样的话,我愿意做他的听众。
□谷峪(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