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娱乐信报:前卫京味儿推动话剧中国化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30日09:50  北京娱乐信报

  谁说京味儿戏只等于京腔京韵?谁说京味儿戏都是《茶馆》的翻版?近日在天桥剧场热演的话剧《四世同堂》用前卫的舞台和对现实精准的批判震了很多北京和非北京的观众。看看这一年来演过的和还没演的京味儿戏,我们不得不说,如今京味儿戏是越排越前卫,越排越提气了。

  如今,前卫二字不再只用于形容所谓的先锋剧,这一年多以来在北京剧场中登台的诸多京味儿戏都将前卫和颠覆做到了极致。京味儿戏自然是北京剧场中的主角,但观众们对京味儿戏的误读也有不少,把京味儿戏和老北京土话画等号的人不在少数。但越来越前卫的京味儿戏却是越来越真实地还原着北京的文化趣味和品位。

  有着3000年建城史和800年建都史的北京,自古以来便是文学家、思想家云集之地,千百年来这座城市中的艺术家们从未停止过创新和探索。京味儿戏集体玩儿前卫、玩儿颠覆,多少有些寓意。老一代艺术家在话剧中国化上曾经做过不少的尝试,这一梦想在当今诸多京味儿戏身上初露端倪:自身特色鲜明,不乏创意,有反思有探讨。这些前卫京味儿戏在戏剧市场上的大行其道也印证着北京观众的进步,进剧场不为看热闹,而要看门道。

  相关链接

  京味儿戏也能前卫

  北京人最好玩,这在很多外乡人看来是个坏毛病,好像人一爱玩就要玩物丧志。但北京人的玩讲究的是门道,玩要玩得出新出奇,要玩得有深度有内涵。黄盈的小剧场话剧《马前马前》就把观众玩出了眼泪。

  《马前马前》是不折不扣的京味儿戏,因为这戏本身讲的就是北京城3000多年的城市发展史。黄盈在剧中第一是玩穿越,一帮半瓶子醋的“科学家”找到了一本儿蒙尘家谱,于是他们坐着时光机器开始研究北京城3000年历史;演员穿上白大褂就是“科学家”,脱下白大褂就是各朝皇上、慈禧老佛爷、义和团等各色历史人物。

  《马前马前》的另一大创举就是要观众跟着剧情在剧场里转圈跑。原来大家的“座位”都是一些泡沫方块,跟着剧情发展,你得搬着你的座位绕圈走,因为你坐的是人家的“城墙”,你得配合皇上们改朝换代。黄盈甚至让观众全体起立,跟着“义和团”起义打洋鬼子,到最后,一个“火车头”竟突然撞墙而出,横亘在剧场当中……两个小时的演出观众一直是玩兴不减,越玩越high,不过等剧终时,每个人却又都是泪光闪闪,因为北京城这3000年的建城史,800年的建都史你全都亲身经历,甚至亲手盖城墙,拆城墙,自豪也罢、遗憾也罢,总之跟着剧组玩过之后你心中一定是五味杂陈。走出剧场,“有觉悟”的观众能有得琢磨;光图一乐儿的观众也能更珍惜这硕果仅存的北京城。

  记者一直把黄盈笑称为“游戏派”导演,因为他的戏总喜欢带着观众做游戏。在南城长大的黄盈没在《马前马前》中堆砌老北京土话,而是用小游戏玩儿出了一部极富创新精神的京味儿戏。

  《老舍五则》戏剧结构大颠覆

  大导演林兆华导演过不少京味儿大戏,比如反映金鱼池居民拆迁的《万家灯火》,比如去年大火特火的《窝头会馆》。不过元旦期间林兆华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京味儿大戏《老舍五则》可是对戏剧结构来了次巨大的颠覆。

  以往的京味儿戏大都是学《茶馆》的“三段式”,三幕戏,讲三个不同时代的变迁,但林兆华的《老舍五则》却是在一场戏中搬演了《柳家大院》《也是三角》《断魂枪》《上任》《兔》等五部老舍先生的著名短篇小说。五个故事人物不同、叙事节奏不同,却像穿糖葫芦一般,被林兆华穿成一个整体。

  有趣的是,著名演员刘佩琦在当中一人饰演了《柳家大院》中的算命先生、《也是三角》中的孙占元、《断魂枪》中的沙子龙、《兔》中的票友俞先生。 一个演员分饰这么多性格迥异的角色,观众觉着好玩儿,也爱看。演员也演得过瘾,台上激情万丈,台下喝彩不断。

  《老舍五则》最精妙之处,是用这五个不搭界的故事描绘了一幅老北京的乱世图景,个中有情感,有求生,有家庭伦常,全剧剧情形散神不散,看过该剧的观众更能体味老舍笔下的世态炎凉。

  导演林兆华大胆地将没有关联的五部短篇小说集结成一个整体,但其主题却都延续着老舍笔端的悲悯情怀。有观众把看《老舍五则》形容成“拉洋片儿”,少了哪幅画片儿都不行。

  导演林兆华近年来一直在舞台上玩儿前卫,这一部京味儿大戏《老舍五则》则是玩儿得有板有眼,有创意,有建树;剧中的京腔京韵好模仿,但林兆华对戏剧叙事结构的创新和刘佩琦在四个角色间出色的身份转换却不可拷贝。

  《四世同堂》舞美极富挑战意味

  近年最热门的京味大戏当属《四世同堂》了。导演田沁鑫也是老北京,她在剧场中的爱玩是出了名的。

  因为田沁鑫近两年在剧场中玩儿得很high,因此很多观众在《四世同堂》开演前也误认为这又将是一场令人趣味盎然的游戏。但田沁鑫秉承了老北京的“识大体,顾大局”,尽管她在《四世同堂》的舞台等方面极具创新,但却是以惊人的思想深度征服观众,书写在京味儿戏历史上最为前卫、也是最为深刻的一笔。说《四世同堂》前卫,是因为田沁鑫无论从编剧手法上,还是舞美调度上,全都在追求行云流水般的艺术意境。田沁鑫从很“北京”的角度来解读老舍原著,意在用话剧《四世同堂》来再现真正的老北京文化,来剖析北京人的性情。因此田沁鑫自己在编剧时,对原著进行了游刃有余的提炼,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没啥太多的历史背景交代,也没什么炫技式的老北京土话,有的只是舞台上人和人的不同。与剧情相配的是极富挑战意味的舞台美术。舞台上左、右、中间各有一座小院儿,屋里屋外的场景全靠演员自己推动院墙来变换。他们可能上台就先推院墙,然后再从院外走进屋里,他们也可能边说台词边推动院墙换景,观众不觉突兀,也不觉怪异,只觉新鲜。

  人们印象中的京味儿戏大都在复制、还原老北京各色人物的生活场景,怀旧意味大于现实意味。但《四世同堂》是个例外。它没复制、没还原,它通篇都在进行尖锐的批判和反思。很多和田沁鑫一样生长在北京的观众都能感觉到这座城市的巨大变化,尤其是人的变化。很多人怀念老北京,并不单单是怀念城墙和胡同,老北京的怀念是一种风骨,一种在金钱物质权力面前傲然独立的人格特质。田沁鑫编剧导演的《四世同堂》适时适度地开掘出了老舍原著中的当代意义,让原著中人物跨越时空,让他们贪婪自私像一面镜子映射着今日之人,也让他们的隐忍坚持鼓舞了很多人。很多人看《四世同堂》流下热泪,并非只为剧中的老北京风情,而是为“人心不古”所悲伤,为祁瑞宣那种对理想信念默默的坚持而感怀。田沁鑫的京味儿大戏《四世同堂》前卫在了其当代性上,从此京味儿戏不再只是怀旧的代名词。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