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也同哈利·波特一起成长
代表人物之一
人气《哈利·波特》同人小说作者然然
以前的然然是一个喜欢写黑暗故事的“中二病患者”——叛逆、自我、愤世嫉俗。直到遇见《哈利·波特》,随着多篇同人故事的被认可、被追看,正义、爱、坚强、治愈成为她笔下的主流。
代表人物之二
《哈利·波特》周边收集爱好者、自制手工达人小晴
留学英国的小晴是个性格开朗的姑娘,她喜欢购买《哈利·波特》的周边物品,喜欢收集演员签名,喜欢分享旅行心情,更厉害的是,她还做了很多《哈利·波特》的手工物品,有兴趣者可去百度哈吧一窥全貌,10年的存货绝对吓你一跳。
代表人物之三
贴吧杂志《我与哈吧》主编Monica.Evana
看到这“本”杂志你肯定惊呼“专业”。它有主刊、有增刊,主编、访谈责编、文案责编、美术编辑以及后勤责编等一应俱全,内容围绕贴吧名人和《哈利·波特》的一切信息。《我与哈吧》的“记者”也会赶稿子,因为大多是学生,总在周末“加班”,偶尔到快考试的时候,很多人还会被爸妈“禁网”,导致等稿的编辑心急如焚。
哈利·波特与影迷的成年之烦恼
其实从很久以前,哈利·波特就不是无忧无虑的小男孩了,他是被选定的救世者,他要战胜自己、打败伏地魔。用J·K·罗琳的话来说,哈利已经“从烂漫的青春期走向复杂、悲伤的成人世界”。
丹尼尔在接受《帝国》杂志采访时曾表示:“能演哈利·波特这么重要的角色,好比抱对了大腿,就算偏离轨道一点后面也还是会走回来。但是一旦演完了就没这个网罩着了,所以从(演员)专业角度来讲,我今后要面对的事情还是挺吓人的。”
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特森也坦承:“有很奇怪的感觉,好像要退休了。”《哈利·波特》的拍摄告一段落,艾玛的内心仿佛有一个很大的空洞,需要用其他事物来填补,“这种感觉有点兴奋,也很复杂。”
也许这正是演员和哈迷都得经历的“成长的烦恼”,随着这部系列电影上演完结篇,片中的演员和影迷都将面临一场充满不舍与期冀的毕业礼。
百度“哈利·波特吧”吧主小穆从2004年上任,是她一手把当初那个“混乱不堪的地方”打理成如今的秩序井然。“贴吧的版规到活动策划、吧刊的创立绝大部分是我一手制定的。目前对发帖形式和内容做了一些约束,同时根据哈迷年龄层次不同,经常开展不同的活动,喜欢写小说的有征文活动,喜欢理论分析的有‘哈学讨论活动’,就算你只是喜欢随便玩,也有灌水抢楼。”
7年来,管理贴吧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是吃饭、睡觉,不会去想为什么。”
7月15日,《哈利·波特》终结篇上映。8月,《哈利·波特》正式在中国完结后,小穆也打算“退休”了。有大半年时间她一直在斗争,她反问自己:“我真的要离开吗?这就是我的生活啊。”然而已经24岁的她现在是不得不考虑“工作和生活”的时候了。
贴吧“哈学讨论活动”主办人之一“雪狼湖公主”说:“再过半个月,哈利就要离开了,三个主角都长大成人,一如看着这个故事长大的我们。这让我想到4年前《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市,我在发售的第一天就冲进书店,排队结账时,看着并列的三四个收银台前长长的队伍,几乎所有跟我年龄相仿的人手中都拿着这本书,心里交杂着各种滋味,兴奋与落寞、喜悦与感伤……”
而像“废柴”这样的“大粉丝”在哈迷中也不在少数,因为在欧美许多国家,《哈利·波特》就是成人读物。
“这本书可以当成《达·芬奇密码》《笑傲江湖》来看,同时它还很有名著范儿,你看,小哈是不是有点像男版的简·爱呢?天狼星是不是有点像政治学的男版娜拉呢?如果从政治学的高度切入,这本书的书名可以用卡尔·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概括,小哈、老邓以及无数烈士要捍卫的就是开放社会,而伏地魔象征的纳粹式极权主义当然就是开放社会的敌人。但很可惜,连严肃的政治家,比如奥巴马都可以爱上的这本书,在中国被定义成了小朋友的读物,这也让它丧失了很大一部分成人粉丝。”
一位因《哈利·波特》走上写作道路的粉丝strawland说:“事实上我看过的每一部《哈利·波特》电影都给了满分,那根本不需要理由,就好像在表达一种谢意,感谢我们的时代,让我们有机会看到魔法变成了眼前的景象……或者只有从读者变成观众的人才有这种感觉:把电影的好坏留给能够评断拍摄技巧的人去书写,电影只是把我们最熟悉的片段重现了,而且重现得真实可触。当很多人因为无法理解某些情节而懊恼时,就让我们用一种特别骄傲的姿态讲解给他们听……有时候我也问自己,除了它,还有什么事情可以让自己坚持10年?”
(责编: 葱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