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能让人重新审视“媒体公器”与“大众舆论”在当下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搜索”本是一个方便现代人生活的科技发明,但当它前面加上“人肉”两个字,其衍生出的新闻伦理问题就变得异常复杂。作为一部120分钟的电影,它很难对此给出全面而权威的答案,但它作为抛出问题、引人思索的一个楔子,无疑完成了其使命。
影片以一段视频为中心,牵扯出一群与此相干的人物,并表现他们在这起事件中的不同反应与命运。这既是剧作的需求,更体现出当今社会的一个人际特点:因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高度发达,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关系完全可以达成“蝴蝶效应”。一个人的一言一行瞬间可以变成社会事件和公众话题,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表征又可能沦为人性悲剧的起因。
报道事件真相自是媒体从业者的神圣使命,但抱持的立场和尺度却少有人关心。姚晨(微博)饰演的电视人陈若兮报道高圆圆(微博)饰演的叶蓝秋“不让座”事件是基于职业敏感,无可厚非。但她把叶蓝秋的道歉视频压下不播,却凸显了她刻意炒作新闻的不良心态,这也许是“报新闻”和“炒新闻”的区别所在。而万千网民对这一事件的反应也超越了新闻报道的初衷,人肉行为突破了个人隐私的界限,进而把当事人逼上绝路。陈若兮男友在丢了手机后引发的焦虑,没法不让人联想到陈冠希(微博)的艳照门事件,这一笔无疑是对叙事主线和主题的侧面重申。
影片的缺憾在于叶蓝秋作为一个“肇事者”和“受害者”,她在这起逐渐衍变为舆论暴力事件中的复杂心境没能细致入微地呈现出来,这削损了影片的一部分力量。这部电影让我蓦然想起那本传媒名著《娱乐至死》,对作者波兹曼的先见之明和惊人洞见,既佩服又悲哀。(古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