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换成3D面孔又要卷土重来了,虽说有借着“末日”噱头捞金的嫌疑,但对于这种末世灾难片,我却并不反感。
美国正在遭遇桑迪飓风,网络上迅速流传出一张自由女神像被淹没了一半的照片,似乎纽约马上就要如电影《2012》里呈现的那样,奏响人类毁灭这一 “恢宏”主题的第一乐章。当然,事后证明这也的确是好事者盗用了《2012》里的一帧画面,但我突然发现美国几乎是全世界最热衷于拍摄末世灾难影片的国家。
以美国为主的末世电影爱好者们,通常都会设定出“人为”的诱因,排山倒海的场面,惨绝人寰的灭亡,但令人吃惊的是,在所有这些末世影片的结尾,他们从来都会推出 “诺亚方舟”这样的隐喻,总有一些生命会被救赎,而人类必然还会在接下来的无数个世纪里,与大自然的各种灾害共存。
我第一次对灾难片有概念,必须追述到暴露我年纪的 《卡桑德拉大桥》。在我心目中,这列被人性抛弃的病毒,就是所有人类未来灾难的发源地。我至今都记得索菲娅·罗兰那举世无双的性感,是如何因勇气、爱与恐惧层层包裹的。
毁灭人类的必然是人类自身。而人类必然也只能依靠自己完成救世的行为。这是全世界通行的末世灾难片的不二法则——美国电影人更沉迷于个人英雄主义以及美国英雄拯救全世界的、幼稚但可爱的神话——在所有的这些影片里,眼前的繁华都是虚妄,所有现代文明必须退避三舍。最终,人类以起源的动物本真出现,抛弃贪婪与对这个星球的背叛,以放弃自我生命的形式,完成对造物主的崇拜。而这座濒临崩溃的星球,也就安静了下来,舔抚伤痛,以求在宇宙中再次复原。
所以,我有时候也会希望,我们的电影人能看到人类投射在地表以下的阴影,拍出类似的片子。反映末世灾难的电影没什么不好,至少会给予我们救世警醒。 □孙晓筠(知名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