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对象:《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鉴定结果:★★★★
文/王正昱
每一朵看上去让人抑郁的乌云背后,总有一缕金灿灿的阳光在守候,这就是片名的含义。但千万别以为这部电影是那类在候机大厅书店里随手可得的心灵鸡汤式治愈系文本,它有治愈的功能,只是它的主治对象是精神病患者,是那些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病”的“精神病患者”。
影片导演大卫-欧-拉塞尔一向擅长非正常人励志题材的治愈系电影,两年前的《斗士》就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提名。在《乌云背后的幸福线》里,男主角帕特因妻子出轨而陷入歇斯底里,被送进医院治疗。出院后,他碰到比自己问题更严重的问题女孩蒂凡尼。两个碰巧都有“精神病”的人开始了一段爱情序曲并最终解开心结走到一起。
看完这部电影,我问自己最多的问题是:“到底是两位主角病了,还是我们病了?”我们总是在生活中不自觉地去排斥那些与己见相悖的人群,比如碰到对生活充满自信、酷爱自拍的朋友,我们常用“自恋”这样的字眼去讽刺;碰到一个将移民火星当成己任的梦想主义者,我们又会用“痴人说梦”来奉劝他面对现实。
最打动我的是影片结尾,帕特与蒂凡尼共舞一曲,导演并没有让这对业余舞蹈爱好者跳出专业的舞姿,以求为影片书写一个俗套的大团圆结局。正是男女主角笨拙的体态,配合着不明事理人士的嘲笑,才让这曲舞蹈跳进观众心里。我们终于有机会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那一张张面带嘲笑的面容,原来那笑容是如此丑陋,原来我们都是病得不轻的“精神病患者”。
旁人眼中的“异类”只不过是更纯粹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肆意地跳着舞蹈,即便舞步没有合上社会法则的节拍。相反,我们为了成为秉持社会法则的大多数,穷尽一生去找寻与自己合拍的舞伴,而舞步却离自己的内心越来越远。帕特与蒂凡尼的“舞姿”是否有激励到你:来,大胆跳一曲不合拍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