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为时尚戏曲人打打气鼓鼓劲

2013年03月18日11:34  北京青年报

  “千面老旦”袁慧琴和“黄梅歌后”吴琼[微博]虽分属京剧和黄梅戏两大剧种,却同为时尚戏曲人。近日,她们二人各有一部新编作品上演,京剧清宫大戏《慈禧与德龄》在香港国际艺术节上收获了长达8分钟的谢幕掌声,黄梅音乐剧《贵妇还乡》成为国家大剧院[微博]“黄梅戏艺术周”上最具国际范儿的一台。剧种不同、题材各异,但两剧殊途同归——偷师通行世界的音乐剧,让祖师爷留下的遗产不再被年轻人视作隔世艺术。

  老旦名家袁慧琴赴“港艺”献演了根据香港颇具人气的话剧《德龄与慈禧》改编的京剧《慈禧与德龄》,两场演出不仅没有一张赠票,更被香港观众称为“今年‘港艺’最好的一台戏”。在袁慧琴看来,由《天下第一楼》编剧何冀平创作的剧本弥补了京剧在文本上的欠缺,“京剧作为一种以歌舞演故事的表演形式,以往在文本上并不是那么严谨,但何冀平的剧本已经到了加减一个字都破坏意境的地步,每一句词都经得起琢磨。”编剧之慧力、角色之张力让看惯了传统京剧的香港观众不吝惜掌声与叫好。

  《慈禧与德龄》不仅加入了京韵大鼓,德龄的一段唱甚至还用了圆舞曲的音乐元素,这种三拍板式在以往的京剧中是没有的,但这样的设计不仅没有脱离剧情,观众听起来还感觉似曾相识。袁慧琴平日里对其他艺术形式就很关注,“特别是音乐剧,我一直觉得其与京剧异曲同工,都是以歌舞演故事。音乐剧能够扎根百老汇,在全世界风靡那么多年,自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而这个正是我们传统艺术应该借鉴的。”

  无独有偶,今年春节期间,吴琼借去美国演出的机会,忙里偷闲看了三部音乐剧,“近些年,每两年我都会去一次美国,最高的纪录一周看了8部音乐剧。”虽然《贵妇还乡》去年首演时已广受认可,但吴琼说:“在形式上我们很自信,但在音乐编排上同百老汇成熟的剧目相比还有不小改进的空间。”据悉,重新上演的“还乡”减少了独唱,增添了重唱和对唱,“这样做是为了增加音乐的功能性,而传统戏曲大都是你唱完了我唱,形式过于单一。”

  吴琼本人并不认同“中国戏曲即是本土音乐剧”的说法。“戏曲和音乐剧演唱的格局其实不在一个范畴里,多年来戏曲始终摆脱不了一个‘旧’字,但幸运的是黄梅戏身上没有那么多的包袱,具备走出本土音乐剧之路的可行性。”眼下,一部更完善的黄梅音乐剧正在酝酿之中。吴琼说:“中国戏曲如果今天还只用一把板胡伴奏肯定不行,我就是想把我们自己的声音融入国际范畴,形成有中国人自己声音记忆的国际化旋律。”

  传统戏曲面临两大考验,一是传承一是发展。传承若不一板一眼就会失去根基,若无发展则无以枝繁叶茂。所以,请给袁慧琴吴琼们喝个彩。

(责编: 葱尾)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