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聊这电影,先提个问题:看到成冬青和王阳平分那一摞摞百元大钞,随后王阳将钱抛向空中的那一刻,你心里想的是什么?先留着你的答案,不必急着回答。
近段时间有篇报道,说是经调查七成人认为当今的80后暮气沉沉,而《中国合伙人》中,身为60后的成冬青说要“从绝望中寻求希望”,看来类似失恋、缺钱等困扰并非某个时代年轻人的专利,而是非常普遍。年轻人在刚刚步入社会时,因受到种种挫折认为自己失败的并不少,但能像成冬青这样“从失败中寻找胜利”并且成功的,不多。
人们对优越生活的渴求不够强烈吗?看看每年爆棚的国考就会知道不是这样。再举个极端的例子,那些以次充好的黑心商人,对金钱的渴望更不必说。但成冬青、王阳和孟晓俊成就自身梦想的方式显然更主动积极——用“新梦想”帮助别人实现梦想。而这梦想实现过程的讲述,有人担心看上去过于简单,会令年轻人贸然行动。但事实上这所谓“行动”,太多人连想都不敢想,因为真正的勇气,需要更多的东西来支撑。
成冬青的勇气来源于生存的压力,能持续下去靠的是兄弟间的情谊。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人都明白,越大的成功,要凭一己之力就越不现实,人们常说成功路上有“贵人相助”,意思也就在此。成冬青的兄弟情谊从何而来?他勇于担当,不管是在校园群架中为好友殿后,还是“新梦想”面临危机时挺身而出;他宽容厚道,对孟晓俊的傲气平静接受,在孟演讲失败后没有埋怨;他重情重义,心里始终装着老员工,绞尽脑汁为好友送礼物;最重要的是——他坚定,关键时刻敢抉择,因为他始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影片结尾,成冬青拧灭灯泡时,旁白告诉我们“他没被世界改变”,其实在他与大学女友重逢时,看着他脸上的微笑,我已明白他的爱与追求并未改变。也正因此,两位好哥们在“新梦想”遇到难处时挺身助阵,因为他们知道成冬青是怎样的人,这就足够了。
现在我们来回答开始那个问题吧,看到那一摞摞百元大钞时,我由衷为主人公高兴,就像当年看《金鸡》结尾提款机上那串数字时一样激动。而《金鸡》正是由《中国合伙人》的导演陈可辛监制,可见陈导拍片一直不讳言金钱对人的意义。正如看过《金鸡》的人不会对阿金的职业产生什么向往,我相信看懂《中国合伙人》的观众,也抛却那些表面的东西,学着直面欲望、勇于挑战、坚守自我。
或许怕产生误解,影片中成冬青的原型俞敏洪在网上发了篇解释文章。可在我看来“真实事件改编”和“小说改编”没太大区别,电影最重要的,是片中的情感与人性是否坦诚,而那些虚与实,已没有深究的必要了。
文/电影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