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专卖店》:一家贩卖可丽饼的店

2013年08月19日15:12  深圳晚报

  轮子

  亲,你想过自杀吗?

  本店以专业的角度帮你介绍各种自杀方式并出售相关工具:光毒药就有300种,并有为女士量身打造的香水味;吞枪提供专业型号子弹;上吊附赠小板凳;剖腹的武士刀搭配武士服;跳河有老板亲自设计、刻着本店LOGO的水泥石墩连接玲珑小脚镣;割脉的小刀片由少东家亲手打磨;专业电刑器具,手动控制电流量;毒面罩、药丸、毒蘑菇应有尽有,请明智抉择,不要胆怯。所有商品质量上乘,包您快速解脱。我们的信心口号就是:要不死亡要不退款!情侣在情人节这天选择殉情,我们还有折扣价。欢迎来到死亡的天堂,让它成为你人生痛苦的终结点吧!自杀万岁万岁万万岁!

  好吧,如果你对哥特这个词不是很了解,我希望你能去研究一下哥特文化、死亡美学,再来欣赏这部根据让·特磊小说改编的《自杀专卖店》。

  在充满灰黑色哥特式建筑的法国巴黎小巷里,另类地出现一家充满糖果色的小店,这家小店又极其另类地专门贩卖自杀工具。家族传承的生意直到阿伦的出生开始有了变化。这个生下来就欢笑的孩子是家庭成员的另类,在朋友的帮助下,阿伦成功地破坏了自杀专卖店的所有一切。这场事件引发了意外转折,姐姐玛丽莲与一位年轻顾客一见钟情,因为年轻顾客擅长做可丽饼,从此自杀专卖店变成了可丽饼店。先记住,法语里,crepe这个单词不仅是可丽饼的意思,同时也代表着葬礼上的黑纱。

  影片在人物的造型上同样是典型的哥特风格,苍白的面孔,浓黑的眼圈,黑色的嘴唇,麻木的表情。在影调上,阴暗的天气,几乎都像夜景戏一般,城市里的建筑没有灯光,一切显得那么苍凉。反宗教的内容,永远摆脱不了对自杀的追求,骨子里依然带有一种贵族的特质。影片开始,第一个顾客言语里的礼貌,在政府不得不颁布法令不许在公开场合自杀的情况下,通过这部电影强调着哥特文化的非反政府性。

  在原著里阿伦最后还是放弃了,结尾只有四个字,“他放手了!”导演并没有忠于原著想表达的主题,但别忘记,在转型卖可丽饼后,店主用氰化物可丽饼又一次帮助别人实现自杀的愿望。虽然歌声很快响起,所有人都似乎对生活充满希望,可谁能知道以后发生的事呢?所以在结尾的处理上,导演似乎在自我矛盾挣扎,也许他想让影片有个积极的结尾,但又舍弃不了原著对整个故事定性的完整统一性,这算是一处败笔。

  如果你细心,应该留意到人物的名字。店主叫三岛(三岛由纪夫自杀了),哥哥叫文森特(文森特·梵高自杀了)姐姐叫玛丽莲(梦露自杀了)。而阿伦,也许在映射阿伦森效应,从小家庭悲观教育观念,众人长期影响,阿伦能坚持多久呢?这体现在原著里,他的心态最终还是发生了转变的。

  其实不管是卖自杀工具还是卖可丽饼, 这个店永远摆脱不了死亡的气息。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