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讯(记者 许思鉴)这个周末,听到周围的女孩说得最多的是回家要在网上看《爸爸去哪儿》重播。之前电视荧幕上“全民竞歌”的单调,一下子被湖南卫视[微博]上周五亮相的这档明星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打破了。
“星爸”林志颖[微博]、田亮、王岳伦[微博]、郭涛[微博]以及张亮,带着各自的孩子“进村冒险”。节目组设置了一系列要由父子(女)共同完成的任务,而父子(女)俩在不熟悉的环境下状况百出。
如果说之前歌唱类真人秀节目打的是“震撼”牌,那《爸爸去哪儿》亮的则是“温柔”剑。节目中众多星二代的可爱表现被不少观众津津乐道。播出后,诸如“萌翻了”,“我也要生个儿子”已经成了众多观众,尤其是女观众的共鸣。自然,节目收视效果也是喜人的。
开播当天,《爸爸去哪儿》的收视率达到了1.1%(CSM全国网数据),位列同时段第一;微博上,“爸爸去哪儿”早就成了热门话题榜的榜首;至于微信,至少笔者的朋友圈呈现出了《爸爸去哪儿》的刷屏状。如此高的收视和关注,对于一档刚播了一期的节目,着实不易,但是,还是有一些担忧不吐不快。
首先要说节目的嘉宾资源。要参加这档节目,主角“星二代”是首位,毕竟节目兜售的是“萌”和“率真”,所以这些参与节目的孩子们年龄以八岁以下为佳。这就狠狠地画了一道红线。此外,作为明星,是否乐意让自己的孩子曝光?家庭氛围是否和睦?能否有档期配合?给嘉宾的“定语”一多,资源自然就少了。
其次,同类节目的竞争。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在湖南率先把亲子秀抬上一个台阶的同时,不少卫视也瞄向了亲子秀的市场。就今年而言,10月到12月短短三个月,《好爸爸坏爸爸》、《老爸老妈看我的》、《辣妈学院》等新节目排队开播,单看名字就大概能猜出这些节目在讲什么。面对同类节目的冲击,《爸爸去哪儿》能否经受住考验还有待检验。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观众的审美疲劳。同类节目看多了,观众就烦了,这在之前歌唱类真人秀当中就已经应验过一次了。如果单靠“萌”,想一招鲜吃遍天,未必能行。《爸爸去哪儿》的火虽然与节目的精良制作密不可分,但不得不说,这其中也有观众看腻了唱歌、选秀的成分。
如何能让话题延续和传播,靠什么能让节目走得更远,我想这才是当下摆在节目组面前最重要的问题。
文/记者 赵振宗
保鲜不怕抄
要不是广电总局对歌唱选秀节目的限播令,《爸爸去哪儿》只能因为赞助商退出、看上去卖点不足等因素,悄悄出现在周中的某个晚上,然后成为一档“高口碑、低收视”的鸡肋节目。按照湖南卫视去年发布的招商计划,四季度周五晚10点档依然是想给一档歌唱类节目的。
不管是否出于自愿,如今看来,这个改动实在“太赞了”。在首播结束后,连续8次的重播已经让《爸爸去哪儿》刷新了《我是歌手》创下的纪录,足以证明观众对新形式的节目兴趣十足。
也许喜欢跟风、善于模仿的中国电视人们很快就会产出一系列同类节目,让原本稀缺的明星亲子资源在一窝蜂的挖掘下,迅速枯竭。但这并不重要。美国金牌制作人、《周六夜现场》节目创始人洛恩·迈克尔斯有句名言:“运营好一个电视节目的秘诀就是,永远保持观众的新鲜感。”《爸爸去哪儿》给了我们最好的启示,一定有人懂。文/记者 许思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