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区》:一部正常的好电影并非神作

2013年12月10日17:41  北京晚报
《无人区》海报 《无人区》海报

  等待了四年,《无人区》上映了。在起起伏伏的希望与失望中纠结,人们对《无人区》的关注已经越来越脱离电影本身。像《泰囧》一样,《无人区》也成了中国电影的一种现象、一个标本,被调侃、被解读、被神化。  

  客观来看,豆瓣的9分评价确实带着不少情绪,这里面有对宁浩的同情分,也有足足等待了四年的期待分。但抛开这些情绪来看《无人区》,它显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神秘、那么高深,也绝非神作,只是一部正常的好电影。

  《无人区》让人过目难忘的原因之一是它的影像风格,荒凉的土地、灰头土脸的人物、昏黄的色调,就连画面都带着沙砾般的粗糙质感。这在近几年的中国电影中实属稀有,我们习惯了在银幕上的霓虹大都市、光鲜的俊男美女,有些电影甚至像广告片一样肆无忌惮地打光,用高调而华丽画面掩盖内容的苍白。有观众说《无人区》太糙,噪点太多,我倒觉得这恰恰是《无人区》最有个性的体现,既然选择了“脏”,干脆就脏到底。

  《无人区》对中国电影的最大贡献应该在于类型。有人说它创造了中国的西部片,但其实宁浩所做的功课更多的是移植和嫁接,其中有美国西部片的牛仔之风,有科恩兄弟的黑色幽默,也有昆汀的暴力美学,还有公路片的一路狂奔。宁浩把这些元素放置到“无人区”这样一个极端的环境中去,打造成一个杂糅的类型,宁浩自己称之为“有中国特色的公路动作片”,概括的比较精准。

  从《泰囧》开始,中国电影开始探索类型化的道路,但古装大片让观众倒胃口了,小妞电影火爆但有泛滥之势,喜剧片受欢迎但最难拍,恐怖片有票房但被骂得最惨,我们还能拍什么?拍科幻片技术达不到;拍警匪片,限制太多;拍动作片,缺少新一代打星;拍歌舞片,又没有市场。宁浩的“有中国特色的公路动作片”虽然不适合复制推广,至少可以给电影人打开一条思路,哦,原来我们还可以拍这样的电影。在移植好莱坞类型片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本土化,宁浩给出了不错的示范。  《无人区》的另一个贡献是让人看到了徐峥[微博]“不喜剧”的另一面,虽然晚了四年。徐峥说他不想再被打上“喜剧演员”的标签,所以做了导演,有意思的是,他的处女作《泰囧》也是一部“有中国特色的公路片”,尤其是其中对于细节的铺垫和勾连,可以说是一环套一环,这一点像极了《无人区》。

(责编: 小万)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