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香港艺术节能请到那么多世界大牌?

2014年03月24日11:50  《东方早报》 收藏本文     
《死而复生的伊菲格尼》演出剧照。 《死而复生的伊菲格尼》演出剧照。

  1972年,一群志同道合的商人认为香港这个快速崛起的大都会要长远发展,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艺术节,非营利机构香港艺术节协会因此顺势成立。1973年,他们举办了第一届香港艺术节,自此每年都会邀请世界顶尖艺人聚首一堂,演出节目不限古典传统,也见创意新奇。

  作为亚洲地区举办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广的艺术节,香港艺术节今年已举办至第42届,2月18日至3月22日期间,138场演出涵盖歌剧、舞蹈、戏剧、话剧,21个世界首演剧目以及16个亚洲首演作品,彰显了香港艺术节的质量,依旧带给观众世界一线水准的文艺享受。除了香港本土观众,近年,从内地跋涉赴港观演的群体渐成规模,而自日本、新加坡、菲律宾等地自费“打飞的”跨国观演的友人亦不在少数。此前,香港艺术节曾统计出约有15%艺术节观众系非香港籍人士,要说香港艺术节的影响力辐射东南亚并不为过,但最让人好奇的,还是它如何能吸引如此多世界级表演团体和艺术家前来参演。

  “挑节目就像买股票一样有风险”

  和往年一样,香港艺术节今年的操办经费依然维持在1亿港元(约8000万人民币)左右,政府资助和社会资助分别占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四十要靠票房收入,自负盈亏。“我们现在主要是靠门票收入维持艺术节的操作。所以说,每位观众均是我们的伙伴。”香港艺术节行政总监何嘉坤对早报记者说。

  香港艺术节所有剧目的邀请和演出安排,一贯都经由拥有30人工作团队的香港艺术节协会操办,说到挑选节目的标准,担任香港艺术节节目总监十一年的梁掌玮只提了“特别”二字,“希望为观众提供有新鲜感、有兴趣又有所启发的节目。”比如此次携舞蹈巨制《死而复生的伊菲格尼》赴港的乌帕塔尔舞蹈剧场,以及来自芬兰萨翁林纳歌剧节的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林》,“都是几十年难见一次的剧目”。

  1亿港元的资金投入,艺术节花在演出团队上的邀请费用,几近7000万港元(约5600万人民币)。单就舞蹈而言,香港艺术节今年的参演剧目场场都让人眼红心跳,英国阿库·汉姆舞蹈团、美国特丽莎·布朗舞蹈团、荷兰舞蹈剧场、米兰史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外人因此感叹,香港每年能邀请如此多世界大牌参演,应归功于艺术节财力雄厚。梁掌玮却直言,财力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反倒每场剧目邀请,他们都需精打细算竭尽脑力才能保持周全,“邀请这么多世界名团,只是想不用多付广告和宣传费用,也可以将门票卖出去。”

  对此,梁掌玮最让人感觉新鲜的说法,莫过于“挑节目就像买股票一样有风险”,“以前每个国家比如法郎、马克兑港元的汇率都不一样,会有风险,后来统一换成欧元,风险更高了。”梁掌玮说,“前几年欧元兑港元是1:14,欧洲演出团队突然全贵了起来!”香港艺术节后来总结出了一套分散高成本引进压力的策略,即不再将目光全集中于欧洲,而将目光撒向美国、俄罗斯、东南亚和中国内地,“这几年人民币也升值了!内地演出团队的人工成本高出不少。”

  香港艺术节的精打细算,处处都体现在细节处。像乌帕塔尔原本计划提前五天到港装台,后来缩减了一天,艺术节工作人员为此还稍喘了口气,因为多少可以省去一天住宿、场地租金和人手雇佣费用。毕竟,除了舞团自带成员,艺术节还要为其配备伴唱伴奏团队,170余人的演出团队耗资不菲,而最高才780港元(约600元人民币)的票价远远入不敷出。香港艺术节市场经理周怡告诉记者,乌帕塔尔是《罗恩格林》之外他们贴补最多的一个,“使用香港本土乐团和合唱团,还帮我们省下很大一笔差旅和住宿费。”梁掌玮说,“将香港本土艺术团队与世界顶级舞团并列合作,他们的演出水平也会跟着提高,会间接刺激和推动香港本土的创作。

  在挑选节目上,香港艺术节最重要的资本,还在于拥有一支熟悉世界艺术发展现状的团队。每年,他们亦会与世界知名艺术团体保持长期且稳健的合作关系,随时了解他们最新的创作动向,对世界演出市场趋势做到敏锐把握。现今,香港艺术节2015年的节目安排已基本出炉,正在商谈的节目已排到2017年,谁来演,几天装台,谁坐头等舱,住什么酒店,他们都要详细安排和预算,“特别是顶级歌剧和乐团要提前好几年预定”。梁掌玮笑说。

  好节目是拉赞助的关键

  内容繁复多样的加料节目,业已成为香港艺术节一大特色。去年,艺术节共设置了100多场加料节目,今年激增至222场。几乎每场演出前后,艺术节都会安排相关讲座、工作坊、大师班、演后谈等活动,以让观众更直观了解演出台前幕后。特丽莎·布朗舞团今年就于香港中西区海滨长廊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户外演出活动,吸引了700余名过路观众观演;乌帕塔尔演出四天,也安排了“当代舞指挥之道”、“从葛鲁克到舞蹈歌剧”、“与鲁兹·弗斯特对话”三场内容丰厚的加料节目,且全程都用英语进行。不仅香港观众接受起来毫不违和,艺术节亦不会因此特备翻译,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在内地的演出市场几乎无法想象。

  票价亲民,也成为香港艺术节备受青睐的原因。得益于政府补助和社会资助,香港艺术节门票多维持于三四百港元之间,远低于北京、上海等地同等规模的演出价格。周怡向记者举例,中国国家话剧院[微博]导演田沁鑫[微博]受艺术节委约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港首演时最高票价为480港元(约380人民币),同场演出转至深圳,票价已高达880元人民币。“香港艺术节能做到收支平衡已大吉,并不像内地演出商要靠演出来赚钱。”周怡说

  在被问及艺术节成功运作的原因时,何嘉坤和梁掌玮给出了几乎一致的答案,“节目好最重要。节目不好我们做不到今天,也不可能通过化妆虚晃一枪骗人走进来看。”“另外,赞助商也是我们的观众。如果他们认同节目,赞助谈起来也容易得多。”虽然何嘉坤曾感叹,香港人太忙碌的生活节奏未必能令他们抽空欣赏节目。但某种程度上,香港艺术节业已内化为香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艺术节本土观众也越来越呈年轻化趋势。如果要说困难,“还是钱的问题,通货膨胀得厉害”。梁掌玮说,欧洲国家对艺术团体的政府补助普遍下降,增加了艺术节引进剧目的成本。除了香港文化中心、香港大会堂等几个比较大的演出场所,场地不足亦困扰着艺术节的操作。何嘉坤说,如果剧场足够多,他们在演出时间上的安排会更灵活,演员和观众的互动也会更多元。

 

(责编: pp)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