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戏剧《假面-玛丽莲》重塑梦露假面

2014年06月12日14:10  精品购物指南 微博 收藏本文     

  撰文 / 陈乱乱

  1958年,在拍摄电影《热情似火》(Some Like It Hot) 期间,玛丽莲·梦露的精神状况已经不太稳定,频频迟到,一再忘词,无论是导演比利·怀尔德还是合作演员托尼·柯蒂斯都备受困扰。但这些都丝毫不妨碍该片日后成为玛丽莲·梦露最卖座的电影。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的,依然是那个天真愚笨、胸大无脑的金发女郎,人们自以为熟悉的“梦露”。

  于是,当我们在舞台上看到一个有别于以往的“梦露”,不免大吃一惊。在波兰戏剧《假面·玛丽莲》中,这个酗酒、沮丧,因忧愁而迷失自我的“梦露”,大部分时间都在漫无目的地晃荡,她衣冠不整,喃喃自语,兴之所至还手舞足蹈。幕启之时,她已从片场消失了两天,逃遁到一个查理·卓别林时代的摄影棚里独处。在历史上,梦露拍摄最后一部电影时的确有过失踪3天的记录,没人知道她去了哪里。导演陆帕将这个虚构的故事嵌入真实的时空中,而摄影棚的暗喻简直绝妙。在这3天,摄影棚这个工作场所成为了梦露的私密空间,她在此会见了3位朋友——表演教练葆拉、摄影师安德鲁和心理医生格林逊,对他们倾吐心事。也是这3个被她视为生活中最亲密的朋友,一刻也未放弃过影响她的企图。反倒是住在隔壁的年轻人弗朗西斯科,这个不速之客,以自己青春的肉体,满足了玛丽莲对情欲的需求。除此以外,别无所图。

  突破自己的花瓶外形,出演更具挑战性的角色,曾是梦露的梦想。这个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达成的梦想在陆帕的戏剧里得以实现。陆帕辟出一块天地让玛丽莲与她最钟爱的角色格露莘卡进行神交,直至难分彼此。戏里的玛丽莲说着格露莘卡的台词:“米沙……我曾经爱过你”,那表情就像谈论自己某段不堪回首的情史。而当表演教练葆拉痛骂其前夫、大名鼎鼎的剧作家阿瑟·米勒是彻头彻尾的骗子时,玛丽莲却愤怒地回应:“对你来说不是骗子!”

  作为明星的梦露,接受着大众和传媒的塑造与窥视,既不甘于此,又陷于其中,形成了自我的拉锯。梦露声称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并读过他所有的作品。陀氏笔下那些强有力的女性角色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格露莘卡正是其中之一。在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迷人又放荡的格露莘卡,令老卡拉马佐夫和长子米沙都为其着迷。导演陆帕认为,这个人物有着强大的精神力,不怕追求梦想,也不怕痛苦,而这正是玛丽莲希望自己拥有的个性。戏外,饰演玛丽莲的女演员桑德拉, 曾在排练中一度精神恍惚至崩溃。如同剧中的玛丽莲深受着格露莘卡影响,演员桑德拉本人也仿佛住进了玛丽莲的身体,成为了其本人,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导演陆帕将桑德拉排练的影像加入剧情,从而构建出格露莘卡、玛丽莲·梦露、桑德拉的三重扮演关系。“假面”是每个人面对公众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的那一面,“假面”的背后才是真实人格的藏身之所。然而问题是,摘除“假面”,你是否还记得原本的梦想是什么?

  舞台上的时间如现实生活的时间一样流淌着,如纪录片一般呈现。玛丽莲不断地听到滴嗒滴嗒的水声,她对朋友诉说自己光怪陆离的梦境:梦见在实验里接受手术, 梦见在白雪中驾车远行,梦见变成一只猫……而当摄影师为她拍照时,她一面不加拒绝,一面小声道出“无法忍受标本,渴望做只蝴蝶,活的蝴蝶”。

  在《热情似火》上映后的第三年,玛丽莲·梦露这个20世纪的性感女神神秘地香消玉殒。最终,她还是成为了一个符号,一具标本,一个美丽的符号,一具性感的标本。

(责编: 山水)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