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百家讲坛》的北京中学历史老师纪连海,写了书叫《四爷很忙》。他说:“有了诸多错误百出的电视连续剧之后,我们就变得很忙了。如果没有那么多错误百出的电视连续剧,您过来要我给您讲讲雍正皇上怎么回事儿,您肯定不爱听,所以有的时候觉得,我们很忙还得感谢郑晓龙。”这个因果对于学者来说,虽说有点哭笑不得,历史要靠影视戏说、掰扯才有人看和关心,起码因此写书有人看了啊。
也不局限于历史古装题材,影视和文学常常互为药引子的功效。比如已经热了一两年的青春题材影视小说互推,相当双赢。就算古装片各种戏说历史,张冠李戴,水煮文化,甚至一叶障目,能带动历史题材小说和随笔的阅读和畅销,不能说是坏事,不读书的人连辨别的机会都没有,不是吗?反正历史穿正装、休闲装还是奇装异服,都是打扮,正如胡适介绍詹姆士的实在论哲学思想的那段话:“实在是我们自己改造过的实在。这个实在里面含有无数人造的分子。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顺地由我们替她涂抹起来,装扮起来,好比一块大理石到了我们手里,由我们雕成什么像。”
本人当年就是因为唐国强演的《雍正王朝》,一口气看了二月河原著,那个时代历史小说还是比较严谨的。影视和小说中,四爷为大清朝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不苟言笑,是历史上最早的宅男和运动差评生,只工作没生活,最多玩玩cosplay,给宫廷画师以大尺度的创作自由,在画卷中完成了多重人格塑造、走下龙椅的鲜活形象工程。后来的《步步惊心》《宫锁珠帘》《宫》和《甄嬛传》,没事就拿四爷的后宫说事,让四爷在后宫里忙得团团转,成恋爱达人,也太颠覆了,纯属生编。纪连海说了,历史上的雍正皇帝的确很忙,是忙着争皇位、批奏折、杀大臣、修佛经、炼丹药,唯独没时间谈恋爱。
类似起到勘误传道作用的还有个片子,女导演胡玫的《孔子》。当时一听这个电影名字我就发愁,儒家思想本身就毫无娱乐性可言,礼教的祖师爷怎么拍啊。看贾政就知道了,偌大女儿国红楼一梦,最无趣的人物就是贾政,他就是程朱礼教驻大观园分公司总经理。鲁迅说,才子加流氓才能天下无敌。最多做到苦中作乐的孔子师徒,既不能无敌,也不能无德,总之拘谨得很。《论语》开篇就是《学而》,不知道折磨了多少读经小孩,天天背书,也太不好玩了。正是通过这部为孔子做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画像的中规中矩电影,让被很多家长压着鹦鹉学舌读经的小孩,对“暮春三月,咏而归”有了些感性认知。
《赵氏孤儿》逻辑上再不经推敲,《赤壁》再靠萌萌卖萌,也起到了历史解说的作用。西片中就连《教父》和《阿甘正传》《了不起的盖茨比》《冰与火之歌》《饥饿游戏》《哈利·波特》这些或先天畅销,或经得起时间冲刷的作品,也是和电影互为推手,阅读和观影人群攀援而上。何况今天这个动态视频阅读时代,历史老师因为电视剧忙起来,拜四爷所赐,拨乱反正,去伪存真,及时提供阅读资源,也是好的。
那种急就章就算改编成电视剧火了,出了书还是掩不住粗制滥造,文字之美更无从谈起,纯属透支影视剧好感。另一种情况是珠玉为书在前,败絮影视在后。不过同题材的书与影视之间,通常会互为贵人。
(黄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