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天坛奖“反商业”风格令人期待

2016年04月25日 15:58 京华时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把商业片列为评奖重点的电影奖项已经有很多,所以,就算天坛奖被当成一个文艺片奖,也不见得是坏事,起码在影迷那里会博得青睐。

阿根廷影片《帮派》获最佳影片 阿根廷影片《帮派》获最佳影片

  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的奖项已颁出,《帮派》《理想主义者》《地雷区》收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等重要奖项。《师父》《滚蛋吧!肿瘤君》作陪,把最佳男配角和最佳视觉效果两个奖项留在了中国。

  《一九四二》《一代宗师》等片,曾是天坛奖的最大赢家。这届天坛奖,华语电影的成绩并不佳,只能期待下届电影节,华语片再战天坛奖。那么,对于获得大奖的电影,除了产生“到哪儿才能看到这些影片”的观影需求外,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从本届开始,天坛奖的反商业风格已经形成?

  得承认,这届天坛奖除了两部华语片外,其他获奖作品的名字对于中国观众来说都很陌生,甚至连它们的基本剧情也了解不多,获奖后,报道速度最快的网站上,也只有获奖名单和闭幕式花絮,对获奖作品的介绍很难寻找到,这使得想要第一时间了解获奖电影信息的观众,会产生失落感。

  如果获奖的是商业片,不会产生影片信息传播不足的状况。商业片出于市场考虑,在其投拍、制作、发行、公映过程中,会按阶段进行相关的内容宣传,直至形成一个可以让观众全面了解影片概况的信息群,获奖对商业片起到的最大作用,除了强调其故事价值外,就是市场促销了。

  本届天坛奖的最佳影片《帮派》,来自阿根廷,讲述的是一名女律师放弃职业生涯,到家乡边境教书但却遭遇性侵的故事。这显然是部严肃题材作品,在电影打分网站上,有50名观众对它进行了评价,和其它商业片动辄几万人的点评相比,它所得到的待遇是冷清的。

  但我们衡量一部电影的质量,评论区热闹与否,仅仅是认定它是否值得一看的一条参考标准而已。好电影有着诸多特征,等待有心的观众发现。同样,来自丹麦获得最佳导演奖的《理想主义者》,也是一部值得被发现的影片,这部探讨核问题的政治题材作品,和《聚焦》一样,展示了记者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执着与勇敢,但就是这样一部值得欣赏的电影,在电影打分网站上,因为评价人数不足,分数都无法显示出来。

  电影奖项一般都愿意把大奖颁给那些本来就拥有一定名声的作品,以作品的热度带动公众对奖项的关注,所以,一些世界级电影奖项,有意无意都会考量一部影片的综合价值,并把那些观众期待的作品,列入入围名单。电影节乃至电影奖项的商业化,不再是倾向,而成为主流。对于北京国际电影节而言,在天坛奖中传递出如此明显的反商业信息,从积极的一面解读,可以视为该奖项更加重视影片的内涵,更愿意去追求电影内在中最纯粹的东西。忽略影响,不在意传播,坚持风格,也会成为一种特色。

  一个电影奖项,开始有反商业迹象,一般会被认为,该奖项会更看重文艺片。把商业片列为评奖重点的电影奖项已经有很多,所以,就算天坛奖被当成一个文艺片奖,也不见得是坏事,起码在影迷那里,会博得一份青睐。不知道明年的天坛奖获奖作品风格会如何,如果坚持今年的评奖风格,倒是分外值得期待。 (星河)

(责编:小万)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文章这次全面复出能受观众待见吗?

要从公共舆论走出来,危机公关不妨少点套路,作品多点真诚。[详细]
文章这次全面复出能受观众待见吗?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