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点评:看看“大换血”后的《东方时空》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11月29日12:03 云南日报
昨天是央视名牌栏目《东方时空》“大换血”后首度亮相,由于事先媒体就此事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因而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度。但可能是期望值太高的缘故,昨天的改版似乎没有带给人们事先期盼中的新人新气象。
主持人:发挥不稳欠火候
新版《东方时空》中设有4位主持人,原先的主持人形象各自都赢得过不少好评,可昨天的直播中,他们的表现使其原本光彩的形象大打折扣,如果说张羽的数次“抢白”和“吃螺蛳”是紧张和经验不足情有可原的话,那么曾任《新闻30分》主播的康辉一改以往稳重端庄的主持风格,配合多样的手势和丰富的表情,将新闻娓娓“侃”来,就有点模仿前任的生硬。在《半边天》中伶牙俐齿的李晓萌似乎较难进入状态,在短短几分钟“东方资讯”中竟吃了至少两个“螺蛳”!相形之下,张泉灵的表现还算令人满意,但泛泛而谈的议论和频繁的肢体语言把新闻主播的风采削弱不少。
有趣的是,手中拿笔是敬一丹主持时的风格化动作,可能前辈的影响过大,张羽和张泉灵“不约而同”地一人手中捏支笔,不断地挥舞。
节目编排:拖沓冗长少重点
这次《东方时空》改版,重点是落在了新闻上,但第一天的新闻却显得拖沓重复而无重点,而且似乎有硬做新闻之嫌。
有意作为“主打”的“棉花掺假”,在节目中播了三次;美国大选的新闻也没能如愿“滚动”起来;《时空资讯》在《传媒链接》前后都有,为什么忽前忽后,大家无法领略编导的高妙之处。
“说新闻”,是这次改版的新鲜招数,但“说”得太多,有点像聊天,新闻反倒淹没在一大堆话当中了。而且即使是“说”,也说得不够精彩,大家都已明白怎么回事了,主持人还说个没完。
另外,《现场直击》并不是想象中的直播节目,《面对面》凭一天的内容还看不出新意,音乐电视虽然曾是《东方时空》的创新之处,但如今再播音乐电视,也就缺乏新意。
小疏漏:字幕功能未用足
新版《东方时空》在新闻性和实用性上有一定追求,但在这方面恰恰留下了一些疏漏。
首先是《时空资讯》的信息似乎太少,仅仅局限在天气预报上。
二是节目一开始,主播就把节目热线和电子邮箱告诉了观众,遗憾的是,这时屏幕上没能打出号码,一直到节目结束热线电话和电子邮址才姗姗来迟。
播报“棉花掺假”事件时,屏幕上也没有出现打假热线的电话号码,白白损失了让更多观众参与、发挥电视媒体功能的机会。
两个半小时的节目中,天气预报出现了四次,如果观众的确如水均益所说的在“流动”,那么各地天气情况用字幕打在屏幕一角岂不效果更好?
介绍央视其他节目,本身也有服务性,可惜《东方时空》里关于电视节目的宣传片,我们只看到《实话实说》一则,这些,在以后的节目中,解决起来并不难。
《东方时空》能让全国观众瞩目,本身就是种荣誉,改版犹如新生,新生难免稚嫩,我们凭第一天的印象给它挑点刺,只是为了更多个早晨,它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清新。(滇池晨报 陈曦)
|